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社会保障是人口问题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 17:07 21世纪经济报道

  政经视角

  文/王东京

  我上期曾撰文,说当下人口政策不可轻变。在那篇文章里,重点强调控制人口总量,而人口结构与老龄化问题未展开说。其实,任何一项政策,执行中总会有些问题,甚至会有些副作用。正视这些问题,并想办法改进,才是可取的态度。

  是的,目前在基层抓计生的官员,大都一肚子苦水。特别在农村,计生工作的难处,通常不为外人道。矛盾在于,不采取点手段,硬邦邦的指标完不成,到上面交不了差;可手段用过了,老百姓不答应,保不齐还得挨处分。这些年,他们是跑细了腿,磨破了嘴,干过出格的事,也挨过人家的骂,甚至有人说他们“断子绝孙”。费力不讨好,难怪计生干部时常怨天尤人。

  农村计生工作为何难?有人说是因为农民愚昧,封建意识作怪。这话不能说不对,但还没说到根上。唯物得彻底一点,观念问题是个利益问题。农民最讲实惠,他们愿意多生孩子,是因为生多了有好处。用经济学的话说,叫收益大于成本。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谁家人口多,谁家势力就大,家族之间的纠纷,首先靠的不是法律,而是拳头。对这种解决问题的做法,你可以嗤之以鼻,但不能不承认,在一个靠体力,或是人多势众的环境中,多生孩子是合乎情理的。

  自古说,多子多福。意思是子女越多,晚年越有保障。最起码,几个子女养一对老人,负担要小些,对两代人都有利。这说的是收益。而另一方面,农村养孩子的成本又很低,吃不起鱼、肉,可以吃地瓜,上不起学可以下地干活,外出打工还能补贴家用。这样一来,低成本、高收益,怎会不超生?你说农民愚昧,其实他们账算得精明;一代又一代的农民演算的好几千年,不会错到哪里去。如果硬说是观念问题,那是因为上面的逻辑已经渗透在农民的骨子里,融化在农村的传统里了。

  现代生育理论非常复杂,从经济上算账不是全部原因,但至少是因素之一。问题就在于,我们的计生工作,对这一点分析得不多,重视得不够,所以工作越来越难做。宣传教育不可没有,但也不能期望过高。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什么资源紧张,什么可持续发展,都是大道理,不着边际,很难为之所动。光靠蛮力也不行,干群关系会越来越紧张,积累起来,都是不安定因素。回顾历史,经济利益才是最能深刻改变社会的力量,不管是谁,想跟它打持久战,往往要以失败告终。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计划生育既然要长期坚持,就得想个治本之策。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不是也要来一个转变,更多地从成本和收益方面想办法。超生罚款很多地方都用过,但效果不算理想,主要是因为它并不能有效地增加生育成本,乍看起来,罚款数额好像挺大,可平摊在孩子的一生中,实际上没多少钱。

  20多年前,南方有位民办教师,由于超生,被罚了3000元,当时觉得是个天文数字,他干脆给儿子取名叫周千三,现在周千三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他爸还觉得挺划算。再有就是罚款的口子一开,花钱买生育指标就合法化了,除了给地方政府增加收入之外,对控制人口作用并不大。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很多人都出过主意,土的洋的都有,但大部分都是法律或道德不能接受的。

  不是说可接受的办法真的没有,眼下就有两计可施:一是健全社保体系,特别是社会养老,只要老有所养,就会减少对子女的依赖,降低养孩子的收益。这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养老体制虽已启动,但主要集中在城镇,没有覆盖到农村。另一个是从严执行义务教育法,不管是谁,剥夺了孩子上学的权利,就被视作犯罪。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还能增加养孩子的成本。这个办法,好就好在跟敏感的人权问题隔离开了。生育自由在国际上是受保护的,因此计划生育常常受到指责。但以侵犯未成年人的权益论罪,从哪个方面都能讲过去,即使拿到国际会议上,也能摆在桌面上来。

  除了人口总量,还有结构。人口结构,关系到人口素质。比如现在的农村,一对夫妇生1.5个孩子,而城市只生1个。假设有3对夫妇,2对在农村,1对在城市,接受城市文明的占总人口的1/3;可到了下一代,就成了1/4。这样,人口素质必会降低。当然,这是静态分析,没有考虑城市化和农村孩子考大学进城。但总的说,农家子弟成才更难,机会更少;这不是他们天生就笨,而是环境使然。我本人生长在农村,绝无歧视农民的意思。金融学有条定律,“劣币驱逐良币”,我们现行的生育状况,会不会也导致类似的结果呢?

  最后再说老龄化问题。计划生育减少了新生儿,将来的结果必然是老年人多,年轻人少。以前是一对夫妇养五六个孩子,两代人之比小于1,而实行了计划生育,这个比例就大于1了,这就是人们所说老龄化。西方国家,由于较早就出现了低生育率,现在正在被这个问题困扰,我们迟早也会遇到的。老年人丧失了工作能力,还得生活、就医,用什么来养活他们?你可以说由社会养老,可社会也得拿出东西来不是?

  应对老龄化,归根到底,还得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干活的人少了,吃饭的人相对增多,如果不提高劳动生产率,将来僧多粥少的矛盾就化解不了。因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与结构升级,发展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是个长久之策,切不可大意。劳力成本低,只是眼前优势,再过10多年,随着劳力人数急剧减少,我们这方面的优势,将可能荡然无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口问题非比寻常,它的特点是有滞后性。有问题当时表现不出来,即使预见到,也不一定有积极性去解决。可10多年后,问题一旦凸现,摆在人们面前,就不得不花很长的时间去矫正。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希望政府多一些未雨绸缪的做法,少一些亡羊补牢的措施。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电邮:wangdongjing@263.net)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