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北京功能区再定义 经济引擎聚拢京津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 16:59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功能区再定义经济引擎聚拢京津冀

  二大发展带、四大城市功能区域、六大重点产业功能区

  本报记者马晖北京报道

  逐步形成北京东部轴带扩散发展的空间结构,并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

  “东部将是北京未来战略发展的主轴。”12月8日,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卢映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两天前,首都第一个“打破行政区划编制”的市域经济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明确提出重点构建“二大发展带、四大城市功能区域、六大重点产业功能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框架。

  其中,以顺义、通州、

亦庄和大兴为重要结点的“东部产业发展带”被委以重任———逐步形成北京东部轴带扩散发展的空间结构,并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

  北京东倾

  “规划出台的大背景,是整个北京市产业格局的调整与变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中心主任景体华研究员称,今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预计可达70%。

  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北京市的产业格局骤变,第三产业异军突起。资料显示,1990年,北京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8%、53%、39%。而去年的统计数据则分别为1.4%、30.9%、67.7%,已属于比较典型的“三二一结构”。

  在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北京市原有主导产业,也在向周边地区进行着有序的梯度转移。

  而与北京东部相接壤的河北、天津,由于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及发展基础,成为北京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地。

  卢映川表示,“现在北京市布局向东部倾斜,肯定与京津冀的协调合作有关”。据他介绍,今后北京东部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在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为两端的沿线地带,包括中间的廊坊地区。预计未来这一地带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主干线。

  另一个是北京、唐山、秦皇岛一线,以首钢整体迁地河北省曹妃甸港为龙头,未来将崛起一个新的经济发展中心。

  以北京东部产业发展带为跳板的京津冀区域合作带隐然若现。

  区域错位竞争

  而三地之间的协调合作,也使得北京能够分享更多的区域外部效应,扩大市场容量和产业空间,通过功能优化配置,缓解北京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强化北京东南部的京津轴线作为北京经济发展主轴线的地位,进而推动京津冀都市圈乃至环渤海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然而,竞争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京津之间。

  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通过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天津被定位于“北方经济中心”。天津滨海新区又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并获准进行“综合配套改革”,集众多政策优势于一身。

  “北京与天津之间,还是要强调错位竞争。”有专家表示,“今后如何协调统筹还是个问题,弄不好要形成恶性竞争。”

  卢映川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是很有信心:“北京已经明确了自己大的产业发展方向,无论是制造业也好,服务业业好,都要走一条高端产业的道路。”

  北京市目前的第三产业,已开始向现代型服务业转型,未来将以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

  “前不久,我去滨海新区考察,那里的官员对我讲,我们这里很多律师、会计都是从你们北京过来的。”景体华认为,北京对天津的辐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

  而对于第二产业的选择,北京市更是有所侧重。

  在新规划中,北京市东部产业带的主导产业显然经过精心筛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及都市型工业,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

  有专家表示,天津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制造业发达,而滨海新区又定位于“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基地”,北京东部产业带选择上述主导产业,“一来是避其锋芒,二来也是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

  “我们要紧紧抓住微笑曲线上附加值高的部分。”卢映川说。

  但他同时也承认,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的合作,“主要还是要靠市场来决定,政府只是起到一个营造发展氛围的作用”。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