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油价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 16:58 21世纪经济报道

  油价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理顺价格机制是改革的核心,当前改革资源性产品和要素定价机制是重点

  时评

  特约评论员李军杰

  根据国家发改委初步确定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从钉住国际成品油价格,改为钉住国际原油价格。油价改革向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改革开放后,由政府控制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从而降低投资成本的制度设计,与市场经济导向之间形成了一个矛盾:市场机制导向的改革不仅要求对产品市场改革,而且要求对要素市场改革。然而如果迅速对要素市场进行彻底改革,市场与政府之间的界限逐步划清,政府由于无法控制生产要素的低成本投入,投资驱动性追赶战略也就失去了制度安排基础。从二十八年的改革实践来看,我国一般性商品市场改革已基本到位,但是要素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

  以我国石油定价机制改革为例,8年改了3次,尽管目前也很难说已经改革到位,但毕竟已经向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1998年6月,原国家计委出台改革方案,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集团公司之间原油交易结算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从2001年11月份起,又一次进行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超过一定波动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但是国产原油基准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根据上月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的离岸价格加上关税确定的,这使得国内原油定价滞后于国际市场价格一个月,进而出现“油价倒挂”现象,即由于国际
原油价格
的攀升,炼油企业原油采购价格不断上升,而成品油的价格却并没有随之提高,导致成品油价格低于企业的炼油成本,造成企业“越炼越亏”。今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宣布成品油价上调的同时,向地方传达了石油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成品油价由原来的与国际成品油价直接接轨,改为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上国内合理加工成本和适当利润确定。目前,相关配套机制已逐渐落实,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基本成型。

  资源利用总量的增加与资源利用的低效率相叠加,是不能容忍的。当前,我国成品油价格倒挂、炼油企业亏损,结果是鼓励燃油消费、抑制生产,也不能激发企业开发节能技术的积极性,而且在外贸依存度很高情况下,实际我们还在用中国出口的产品补贴外国消费者。

  此外,也没有必要过高地估计提高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19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对于

能源对外依存度极高的日本是巨大的打击。但日本企业潜心开发节能技术,不仅生产过程节能降耗取得了大的突破,而且以汽车为代表的节能产品一举成为世界具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相反,如果依然可以通过依靠廉价要素的大量投入来获得较高的市场利润,这样哪个企业也不会平白无故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谁也不愿冒险技术创新。这就推迟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还有,对提高能源价格最常见的反对意见,是社会承受能力不够。实际上,很多以贫困人群承受力低为理由而采取的公共产品低价政策,并没有使贫困人群得到多少好处,反而让富人搭了便车。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如何补贴弱势群体,而不是干预价格的形成机制。理顺价格机制是改革的核心,当前,改革资源性产品和要素定价机制是重点,油价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