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增加民众收入应是根本国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 16:58 21世纪经济报道

  社评

  12月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确定了2007年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显示经济发展进入了关键时刻。

  在就要结束的2006年,中国经济保持10.7%的经济增长,1.4%的物价增长水平,数据显示出“高增长、低通胀”的最优增长态势,但背后潜藏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即外汇流入和储蓄增加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压力越来越大,国际收支不平衡进一步加剧,进而刺激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膨胀,价格稳定面临潜在压力。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态势继续扩大,内需不振:今年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9.9%,消费仅为35.7%。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失衡越来越严重。

  唯一解决失衡的办法是扩大国内消费,减少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问题在于,增加收入来刺激内需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调整。但投资和出口继续过高过快的增长就会加重目前的失衡压力;如果双双回落,则中国必然陷入通缩,就业受到威胁,消费更会进入严冬。此刻,“走钢丝”成为不二选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2007年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投资反弹,同时也指出,“根据经济运行新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主动引导社会预期”,这是因为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投资”是唯一可以适时发挥作用的工具。目前的

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投资回落,而美国经济开始放缓,会影响中国出口,如果投资和外需双下滑,适当的合理投资可能会重新派上用场。

  在维持平衡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而且任务最紧迫的工作,即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国内消费,以降低“高储蓄-高投资”的恶性循环,改善国内外经济失衡的现状。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不高是制约消费的关键因素,会议要求“必须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会议上被多次提及。中国农民收入来源一般有两个部分:农业收入和进城务工收入。在调控投资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农民进城就业机会增速减缓,而农业种植的成本不断提高,国家粮食收购价格在2006年并没有提高,目前,全国粮油价格开始大幅上涨,应该是恢复性上涨。农业增收可能通过加大补贴以及提高农产品价格实现,而增加务工则需要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会议也指出了提高城镇低收入者收入的方法,即完善工资协商和调解机制,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同时,政府计划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改进

经济适用房制度。另一方面,政府也承诺增加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覆盖更多人口的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比例和费用。一般认为,社保的缺失导致大众将收入更多的存入银行,影响了消费。

  夹在经济失衡中间的流动性过剩,会议也给出了疏导方向:一方面,积极扩大进口,继续“走出去”扩大境外投资合作;另一方面,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2006年,央行最常用的工具是提高准备金率,如果2007年贸易顺差有增无减,可能继续提高准备金率。而央行对于利率偏向谨慎,信贷则受制于宏观调控对投资的抑制,央行对

商业银行的信贷控制力已经减弱。

  因此,引导过多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可能是减缓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的一个选择,否则,公共商品、服务以及上游资源的价格上涨,将给下游庞大的产能过剩行业带来沉重经营和就业压力,也会提高大众生活成本,抑制工资增加,抵消收入增长,不利于扩大消费的最根本目的。因此,2007年也将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各种资本市场工具的一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