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钢铁股猛于虎 宝钢通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 16:5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莫菲上海报道

  可以发现,当市场传出宝钢集团与其他钢铁集团有合作意向时,这家钢铁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名单上可以找到宝钢系的名字。

  赢者通吃的理念,在10月末以来的钢铁股行情中显现得淋漓尽致。

  截至11月30日,据公布的第三季度前十大流通股数据统计,宝钢系在钢铁股上盈利(帐面盈利与实现盈利)约35.45亿。这一数字似乎超越了任一机构在钢铁板块上的获利。

  而在11月初,众多老基金公司急忙调整资金,在5元以上价位一路买高宝钢股份。连10月份发行的友邦华泰等新基金公司也断然结束募集时间,把资金投入到钢铁股中。

  除了基金,中国人寿也在第四季度投入36亿资金大举买入宝钢股份。

  正当人们热衷于争辩究竟是QFII还是公募基金跑赢了钢铁股时,此轮钢铁股的真正赢家宝钢系开始部署其2007年一季度的钢铁上调价。

  “巨大的资金背景,对国内钢铁行业的影响力,以及对钢铁并购的熟悉度,是宝钢系能在钢铁股上大获全胜的主要原因。”上海一位券商投资部总经理认为。

  宝钢系的冉冉升起并不是一个单一现象,在未来全流通状态下,在每个行业中都将出现类似宝钢系这样举足轻重的行业集团大鳄。当上证指数临近2200点高位时,这些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在股票市场的增持或减持举动,已成为全流通时代监管层面对的第一道考题。

  宝钢系,亦鬼亦神

  投资与被投资的双重身份,使宝钢系的身份格外突出。

  宝钢系在2006年全年的钢铁股行情中十分活跃,即使在被公募基金、QFII纷纷减持的第三季度也是如此。现身的宝钢系企业主要为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上海宝钢财务公司。

  2006年一季报显示,宝钢系杀入了邯钢(600001)、济钢(600022)、莱钢股份(600102)、广钢(600894)、马钢(600808)、八一钢铁(600581)、安钢(600569)、酒钢(600307)和南钢股份(600282)9家钢铁股。

  同年中报披露,宝钢持有并位居前十的钢铁股数量由9家减少到了7家,宝钢已经退出莱钢股份、南钢股份、安钢和广钢的前10大股东之列,并成为宝钢、包钢(600010)的前10大股东之一。而宝钢系在这6家钢铁股的持股数量上,有所增持与集中。

  同年9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宝钢系继续在宝钢股份、邯钢股份上增仓。

  对于上述二级市场投资行为,宝钢方面曾一再公开表示,在二级市场介入钢铁股是基于对行业的熟悉而做的财务性投资。那么,今年钢铁股的财务性投资将为宝钢集团带来什么?

  以11月30日为最后统计日的保守统计显示,宝钢系实现盈利约35.45亿,其中包括6230万元的实现盈利与34.83亿的帐面收益。(由于缺乏第四季度宝钢系在钢铁股的持仓情况,假设宝钢系在第四季度没有变动持仓量,并且在前三季度没有每日频繁进行短线操作,数据见附表)

  尽管宝钢集团总经理徐乐江曾在2006年中期业绩推介会上表示,以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直接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来实现做大做强的条件还不成熟,但业内人士还是将宝钢投资的钢铁股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能的战略收购对象,另一类是投资的对象。

  “通过二级市场做战略性投资条件不成熟,并不意味着宝钢系不利用自己在一级市场并购的信息而提前在二级市场铺路,以获得股票差价收益。”某国有企业的一位投资部人士认为。

  可以发现,当市场传出宝钢集团与其他钢铁集团有合作意向时,这家钢铁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名单上可以找到宝钢系的名字。

  今年3月,宝钢集团和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在北京签署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从定期报告上看,宝钢集团一季度末持有G八一180万股,6月末增加到236万股,持有比例从0.31%提高到0.40%。

  马钢集团也是宝钢的战略合作伙伴。一季度末,宝钢工程持有G马钢469万股,占0.07%;6月末,宝钢集团持有G马钢560万股,占0.09%。

  包钢股份董事、副总经理兼董秘郭景龙曾透露:“目前宝钢那边和包钢集团正在接触,和上市公司没接触。”截至9月底,宝钢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赫然以持有1795万股高居包钢股份流通股东第六位。

  反之,即使战略收购不成,宝钢集团在财务性投资上得到的财富同样可以使用于未来的公司发展与战略收购。

  比如,持股排名靠前的济钢曾被市场认为是最有可能被宝钢并购的公司,后来随着山东钢铁集团的组建,宝钢并购济钢的预期大大减弱,但这并不妨碍宝钢系在济钢股票身上大赚9000多万元的收益。

  沉寂的9月

  沉寂的9月,或许是失误的9月。从9月20日到10月13日,各家证券研究机构的报告中似乎见不到有关钢铁或宝钢股份的研究报告。

  实际上,此时正是研究员推荐钢铁股的最好时机。

  “接近9月底时,钢铁上市公司的第三季度盈利数据基本已成定局,如果留心的话,宝钢第三季度单季每股收益达到0.27元,远远超出预期的情况是可以提前几天得知的。”上述券商投资部人士说。

  可实际上正相反,当时市场一致论调是“钢铁行业的景气程度不高,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出现担忧”。

  之后,9月30日的三季度报告显示,保险公司、QFII等机构在第三季度均大幅减持手中的钢铁股,在宝钢的前十大股东中,花旗环球、瑞士银行、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等减仓共计超过3300万股,而平安保险更是减持超过..4亿股。另外,在QFII集中的鞍钢股份(000898)中,花旗环球和雷曼兄弟两家也分别减持该股票。

  “产量增速下滑,价格稳定为主”、“预计四季度钢价稳定为主”……大部分研究机构当时只给予宝钢股份“增持”评级,而中信则给予“买入”评级。“9月份的时候,研究机构与机构投资者似乎没有注意到第三季度钢铁业转暖的变化,因而给出了过于保守的评级。”上海某证券投资部人士说。

  直到10月13日,即钢铁股大涨的次日,证券研究机构才纷纷表示“优势钢铁公司的三季度盈利好于先前预期,市场对钢铁股价值有重估追逐”、“钢铁股春天即将来临”。

  相对于研究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宝钢集团对钢铁行业的了解显然要深得多。

  “在国际市场上,尽管宝钢集团对铁矿石价格没有形成一定话语权,但其影响力是年年增长。它在国内钢铁市场更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与定价能力,宝钢调整钢铁价格将会对国内钢铁价格产生一定影响。”这位国有企业投资部老总认为宝钢有能力预计出原料成本与销售价格的波动区间,因此可以精准测算出自己的盈利,并利用自身的杠杆效应去影响国内钢铁价格的走势。

  这就是为什么当机构投资者在第三季度纷纷抛售钢铁股,研究机构集体在9月末失声时,宝钢系作为财务性投资仍然持有并看好钢铁股的原因。

  “在对钢铁行业的基本面了解上,机构投资者是追随者,和宝钢集团没法比。一旦宝钢系巨无霸出手,真正的钢铁股赢家非宝钢系莫属。”上海某证券投资部的一位人士说。

  当权证成为他们的游戏

  宝钢系的双重身份,也使得宝钢集团在宝钢权证上获得相对收益。

  8月30日,宝钢权证终于结束其历史使命而谢幕。

  由于当时宝钢正股价格为4.14元,没有超过4.2元的行权价,因此绝大多数投资者没有行权。

  “投资者用来行权的股票,是宝钢集团卖出自己持有的有限制性流通的宝钢股份股票。投资者不行权意味着宝钢集团可以继续持有这部分股票。据统计,宝钢股份一共被行权554.3万份权证,即554.3万股,宝钢集团还留有38215.7万股限制性宝钢股份股票。假设以每股净资产4.46为其成本,以11月30日收盘价6.84元作为帐面价格,则宝钢集团由于投资者权证行权失败而得到的相对帐面收益为9.09亿元。

  “宝钢集团对宝钢股份增持的平均成本在4.5元,宝钢集团不会愿意在自己成本之下卖出宝钢股份,况且8月底时,宝钢集团对钢铁第三季度业绩增长及数据应有大致把握。三季度每股业绩0.27元,所以宝钢集团惜售股票也是正常。”上述上海某证券投资部人士分析。

  有趣的是,在8月29日宝钢股份公布了它的半年报业绩:每股收益0.25元,同比减少38.58%在宝钢业绩实际增长的时点释放上半年宝钢业绩同比下降的消息,客观上导致市场调低了对钢铁股的预期。

  只有对第三季度数据有所把握的宝钢集团,因其信息不对称优势而显得比较从容。

  “由于年报的数据尚未公布,我们不知道宝钢系是否已经在高位减仓或者增仓。但是有一个局面可能将长期持续,那就是宝钢系由于它的信息优势、资金优势以及行业内的定价权优势,使得它在钢铁股上的赢利机会要比其他机构更胜一筹。上述国企投资部负责人表示,“或许,跟踪宝钢系在二级市场的操作比跟踪机构投资者更有意义。”

  “大非”的世界很精彩

  宝钢系的冉冉升起并不是一个单一现象。

  据统计,2007年将有4000多亿的非流通股转为流通,在目前指数赢利翻倍的情形下,这部分股票的抛出对股市有一定杀伤力,其中包括一部分“大非”。

  “在指数临近高位的形势下,这些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在市场上的增持或减持举动,是目前监管层在全流通下面对的第一课题。”北京某券商研究所的一位总监说。

  这些上市公司的集团,利用自己对行业的影响力和判断力,可以早于市场发现该行业的投资机会或抛售机会,从而进行财务性投资,获取盈利。

  “一旦这些巨无霸们集体抛售,对市场的影响将很难估计。”一位接近

证监会的人士表示。

  这位人士认为,解决的办法除了限制最低持股比例外,用股权激励方式套住上市公司集团高管的心,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无独有偶,今年8月,宝钢董事长谢企华曾透露,为鼓励管理层的积极性,宝钢正在酝酿股权激励计划,争取成为首家以股权来激励高管层的A股公司。

  而最新的消息是,宝钢股份日前已经向国务院国资委递交了高管激励计划的意向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宝钢拟采用限制性股票的方式,按照增量持股激励的原则,对高管进行中长期激励。有消息人士认为,宝钢首期激励有可能拿出5%至6%的股份,折合总计8亿多股。

  另有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境内上市公司当中,总计有22家国企出台了各自的股权激励计划。

  如果宝钢的股权激励计划得以实施,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非”财务性投资的冲动。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