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湘渝黔交界“锰三角”污染整治通过验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 17:48 新华网

  新华网长沙12月9日电(记者谭剑)被国家环保总局和监察部列为2006年首批挂牌督办案件的湘、渝、黔交界地区电解锰行业污染问题,在经过一年多的整治后,于12月8日正式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监察部和三省市政府联合检查组的验收。

  “锰三角”是指湘渝黔交界的湖南花垣县、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和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电解锰企业集中的地区。这一地区锰矿保有储量达1.5亿吨以上,是我国最大、最密集的电解锰生产基地。

  由于规划不合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差以及监管不力等原因,近年来“锰三角”地区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对“锰三角”进行的现场检查显示,这一地区13家企业所排废水中六价铬、总锰和氨氮全部超标,最高分别超标180倍和30倍。

  “锰三角”的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为此,国家环保总局会同三省市交界地区地方政府共同研究并制定了锰污染整治方案。2006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和监察部将“锰三角”区域污染整治工作列为2006年首批挂牌督办案件。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整治,“锰三角”地区41家电解锰企业中1家污染严重、整治无望的企业已被取缔,30家企业被停产治理,10家企业被限期治理,补交排污费4972万元。三县电解锰企业污染整治共投入治理资金21913万元。

  据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介绍,“锰三角”污染整治目前取得了明显效果,三省市交界地区的区域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大部分电解锰企业都建立了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和污染物在线监测装置。花垣、松桃、秀山三县境内主要河流断面总锰、氨氮、六价铬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大为降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三县电解锰企业吨产品用水量也由原来的20吨至30吨减少到3吨至5吨。

  张力军同时指出,“锰三角”的污染整治目前还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依照“锰三角”地区电解锰企业现有产能,即使企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其排放的污染物总量仍然超出环境容量。此外,虽然企业目前建设了污染控制设施,但治理工艺措施相对落后,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长期巩固整治成果难度很大。因此,必须严肃污染责任追求制度,强化环境监管,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