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未完的行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09:02 中国经济时报

  ■“西部江河行”漫记(十)■陈宏伟

  我们西部江河行出发的日子定在11月19日,是有意安排的:“1119”谐音是“要要要久”,组织者说,这既是希望活动能长期搞下去,更是希望西部大江大河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能得到永久保护。

  十天时间里,马不停蹄,一路经过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些江河有两个共同特点:

  首先,自然景观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以三江并流地区为例,这里不仅是世界自然遗产地,还被专家以“地球生物的园明圆”来形容当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丰富和独特;

  其次,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是中国下一步水能开发的重点流域。截至2005年底,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17亿千瓦,居世界首位。按照有关说法,目前中国只有1/3水力资源得到开发,未来开发潜力巨大。而最新统计资料则显示,中国现在可开发的水力资源有5亿千瓦。根据国家

能源规划,优先开发水电是今后电力发展的方向。

  无论程度怎样,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都不容否认。也可以说,这是一道永远不能两全其美的世纪难题。

  从生态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此行最大的感受,不仅是江河流域的各种生物是有生命的,江河本身也是有生命的。无坝的江河,亲近其身时,你能感受到鲜活的生命气息和勃发的激情;被水坝截为数段后,江河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江河,只是一个个平静的湖泊。

  然而,现实地看,水电开发进一步加快的趋势似乎不可避免。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巨大惯性裹挟之下,非人类中心主义更像是天方夜谭,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已经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最大的妥协。

  因此,一切争论都围绕如何开发的问题。就算是一些被冠以“反坝人士”的环保主义者,也不能不接受这一对话前提。当然,力主水能开发的有关方面,也越来越积极地面对和试图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移民问题。

  关于生态与环境保护,二滩已经为其他电站做出了榜样;关于移民,攀枝花市副市长赵辉提出的“让利益受损者入股”的思路,纳西族普通农民李家珍同样能提出来。

  目前,更需要的是观念更新与制度变革。要改变水电廉价的传统观念,把生态成本、环境成本与移民成本纳入水电成本计算范畴,要像重视水电开发的利益一样重视开发成本,也要像重视自然环境代价一样重视水电开发的人文环境代价;在制度上,需要建立更公开、透明、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决策程序,让利益受损者、环境利益代言人、各方面真正的专家尽早和更广泛地参与项目论证。只有充分地兼顾不同利益集团的诉求和充分博弈基础上形成的决策,才是综合成本和代价最小的决策,也是最符合

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决策。

  我们此行,在每条大河边总共寻访了9户人家,希望通过连续十年的跟踪采访,看看河流与人的关系,透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文化变迁、环境变化的关系。

  一种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9年过后,这9户人家里,有些家园被永远淹没在了水底。当一些照片因此而成为绝版时,但愿我们是为这些搬迁的人家感到高兴,而不是感到无奈和沉重。

  “1119”,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希冀和奢望,未来9年间,大部分江河将不会保持现状。当然,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对重大工程科学决策的呼唤则应当是永久的。(完)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