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民营经济———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08:00 中华工商时报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之迅速让经济学家们叹为观止。民营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九五”末期的2000年,我国内资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约为42.8%,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的比重约为12.6%,两者之和约占GDP的55%。到“十五”末期的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外商和港澳台经济比重约为15%-16%,两者相加约占65%左右。2005年民营工业的发展与2000年相比,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5年增长246%,年均增长28%,较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6.5个百分点。2005年1-9月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非国有工业比重达到60%左右,比2000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

  我国民营经济的覆盖面是相当广泛的。私营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都包含在民营经济的范围内;同时,已改制的、多元投资主体组成而且并非国家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也属于民营经济。此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承包大户,包括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同样被列为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其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优势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现阶段我国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民营经济也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各地已有的民营经济参与新农村建设,已经开始凸显其功效。

  (1)民营经济的加入是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器。

  我国传统农业具有靠天吃饭、分散化、小规模生产、产品附加值低的特征,农民在传统农业作业中缺乏先进的技术,有效的信息,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小农户、大市场”是对农民在市场中地位的最贴切形容。在实际的市场交易中,农户往往会遭遇低效率、低产值、低收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化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和科技化的实现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石。民营企业尤其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力量,龙头企业按照市场需求,根据加工需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带动农户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优势产业带;同时,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不断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有效地改造了传统产业,提高农业整体的规模效益,从而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进程,龙头企业已经成为构建新农村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统计显示,在我国现有农村民营企业中,排在前20名的民营农牧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总和超过1000亿元。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有582家,市县级的龙头企业近万家,在这其中又有九成以上都是民营企业。龙头企业不仅是产业化链条的一个组成部分,更为突出的是还为整个产业链带来资金、技术和及时的市场信息,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着示范、引导、组织管理和传递信息的作用。通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对接,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联结起来,使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由工业引入农业,由城市引入农村。民营经济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无疑担当着同时兼具智慧与活力的“领头羊”角色。

  (2)民营经济的加入将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的功臣之一。

  配第———克拉克定理中阐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会逐渐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转移的速度基本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乡村城镇化的进程,同时也加快了民营企业向县域小城镇集聚的速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实现了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2005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中显示:“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日益增多,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而同时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则形成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吸纳了劳动力增量和存量转移的绝大部分,成为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一大功臣。“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从2.79亿人,增长到3.49亿人。城镇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净增5700万人。同期城镇就业总数增加了4100万人,国有单位就业减少了约1500万人,个体私营企业就业增加了2600万人。民营经济占城镇就业的比例从2000年的65%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75%以上。

  在北京市新农村试点村的建设

  过程中,民营经济在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异常突出。延庆县八达岭镇岔道村利用其地理优势和旅游景区特色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不断拓宽旅游市场,为村民创造了广阔的致富渠道。由村集体兴办的岭西旅游服务公司,作为该村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全村334户村民参与就业。2005年该村经济总收入1.64亿元,人均收入达到20208元。八达岭镇岔道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看作是我国农村发展民俗旅游的典范,在这其中民营经济发挥的巨大功效不容忽视。

  (3)民营经济对农业领域的投资有助于分担政府的投资压力,解新农村建设燃眉之急者当属民营经济。

  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新农村建设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容村貌的改善以及各种项目的投资。从长期来看,新农村建设单靠国家和各地政府的财政支持无疑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我国免收农业税后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日趋薄弱,还有很多地方政府缺乏资金,更有一大部分乡镇及村集体长期负债运行;加之农民本身的收入较低有待提高,农村集体很难筹集到基础建设资金。此种境遇下,民营经济的加入无疑为新农村的建设带来新生力量,大大分担了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压力,同时为新农村建设缺乏资金解燃眉之急,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者系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研究人员)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