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宋永华 大巴山里走出英国皇家院士(学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00:18 人民网-市场报

  

脚踏实地 走出大山

  宋永华出生于四川巴中山区,父亲在县城搞公安工作,母亲带着5个孩子生活在农村。每个礼拜回家取口粮就得走整整5个小时的路程。他是家里的老二,由于家里经济并不富裕,需要他早点毕业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所以,小时候父母只是希望他中学毕业后当一个警察。但是聪明好学的他却一路读到了博士后。

  母亲回忆说,“他读书着迷是出了名的,一门心思就在学习上,从来不浪费时间出去玩耍。”1980年,16岁的宋永华拿到了成都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之后,他在1987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又在

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后。“我从不预先为自己设定目标,就像当日我从没想到自己会从巴中走出来,我从未要求自己必须成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我所坚持的就是脚踏实地做事、学习。”

  知难而进创造辉煌

  1991年,他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毕业后到英国

留学访问。回忆起当年到英国人地两生的情景,他不无感慨地说:“我是在中国完成的教育,英国没有了解我的同行,想做项目,连个推荐人都找不到。”放弃追求很简单,宋永华却选择了知难而进。没有人了解,他就自己上门向企业介绍自己的想法。企业对他的想法一次不感兴趣,他就会再提其他的建议。大项目没有,就从小项目做起。

  坚持不懈,让宋永华在异国他乡取得了旁人难以企及的成就。1997年,时年33岁的他被布鲁内尔大学聘为教授,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工程学教授;在布鲁内尔任教7年后,他又因为在教育管理方面的出色表现荣任该大学副校长,成为留英华人中第一位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并在英国皇家工程院2004年院士大会选举中,脱颖而出,登上了英国工程学的最高殿堂。

  如今,宋永华已经在

能源、信息和控制工程等领域享有国际声誉,他的研究成果在英国国家电网、德国西门子公司等知名公司得到应用。谈到自己学术成就的根本,宋永华认为他结合了东西方研究方式的长处。他说:“中国教育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东方人固有的秉性让我一直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学会与人和睦相处,这为搭建良好的研究平台创造了条件。另外,西方研究者治学严谨、不追时尚的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乡音难改赤子情深

  多年的海外生活和各种炫目的光环,没有改变宋永华的乡音,更没有改变他的赤子之心。 上世纪90年代初,在自己生活还不富裕的时候,他就曾为家乡建设学校捐资几千英镑。几年前,他又说服布鲁内尔大学,出资举办“中英中学校长论坛”,对中英中学教育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讨论。他说:“我认为中学教育对一个人的培养至关重要。”

  从1997年开始,宋永华每年都回国四五次,与高校、研究单位进行交流合作。目前,他还担任中国科学院首批特聘海外评审专家、清华大学客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澳门特区政府科技顾问。

  宋永华说:“在成为布鲁内尔大学的副校长后,我就可以有更好的平台推动中英在教育和科学方面的合作。不会只像从前那样给学生做做讲座,改改论文,我希望还能在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管理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他认为,这个问题也是他担任副校长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他分管该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生培养。这所以工科见长的大学有60%的博士研究生是海外学生,“如何使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既符合英国本国的需求,也能适应其他国家的发展背景,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皇家工程院院士的头衔没有让宋永华感到高枕无忧。他说:“我感觉自己的压力更大了。一方面,因为是院士,就必须坚持不断创新,作出一些更有影响的成果。另一方面,由于是第一个在英的华人院士,我的表现将决定皇家工程院对其他华人学者的印象分。”

宗合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