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泉州力建创业型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 00:18 人民网-市场报

  泉州的发展引人注目,泉州的未来更备受关注。日前,记者采访了福建省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

  激发活力 全面拓展发展空间

  福建省委提出要“发挥泉州充满活力的创业型城市的支撑作用,增强经济快速发展的拓展效应”,郑道溪的理解是“活”是发展之源。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市场机制比较灵活,得益于泉州人爱拼敢赢的性格。省委书记卢展工前一段来泉州调研时,以“创新、创业、创造”六个字,高度概括泉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主要经验和优势,对泉州发展寄予厚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泉州要发挥充满活力的创业型城市的支撑作用,就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业本领,激发创造活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市场发展空间、港口发展空间、城市发展空间、绿色发展空间。

  郑道溪说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铺开,为泉州发展提供了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泉州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在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中着力构建新的跃升平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力争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当前,泉州正在落实“十一五”发展目标,提出实现“五个基本”:一是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力争到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1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超320亿元,力争突破350亿元;二是基本形成大城市框架,框架内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8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180万人;三是基本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石化、纺织服装产值均超千亿元,建材、鞋业产值均超500亿元;四是基本建成亿吨大港;五是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强市。

  港城联动 推动中心城市崛起

  

福建省委提出,要“加快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培育重要经济增长极,促进海峡西岸城市群加快崛起”。泉州作为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如何在这种更高平台上谋划城市发展?

  郑道溪说过去泉州工业化、城市化实行“自下而上”模式,县域先发展,县域经济相对发达,客观上造成中心城市发育较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泉州市委提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城市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带动作用。以承办2008年全国农运会为契机,做好城市各种规划,实施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撑大城市骨架,提出“一二三四”城建工作思路,即:“一场一馆”(海峡体育中心的体育场、体育馆),这是承办好全国农运会必备条件之一;“二桥二环”(晋江大桥、泉州大桥南立交桥及城市一环、二环路),主要是解决八大组团连接和中心城市交通问题,这是城市连片发展的主轴;“三片三带”(泉州大桥南片区、东海片区、城东片区和晋江、洛阳江两岸及沿海大通道两侧),这是扩张城市中心区、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四规四改”(泉州市都市区协调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及中心城区四条街道立面整治),这是改善人居环境、解决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问题的关键。

  港口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泉州港口建设郑道溪说港口是泉州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港口城市”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我们提出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按照国际性大港发展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亿吨大港,推进港城联动。比如,在搞好规划基础上,对拟建港口和码头合理布点、整合,突出中心港区的地位。重点开辟近洋、内贸集装箱、液体化工等运输业务,走“错位发展”路子,与福州港、厦门港优势互补,合理分工。以泉州船厂造船项目签约为契机,加快大型船舶基地建设步伐。再比如,探索“地主港”经营模式,改善“大通关”环境。抓紧修建港口与开发区、加工区、保税区的快速通道,重点培育临港重化工业、修造船业和大进大出产业,吸引国际大型海运公司、物流公司来泉设点,推动临海工业带、产业集群带连片发展。

  优化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跃升

  泉州是福建省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十一五”期间如何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起示范和带动作用?

  郑道溪的计划是今后,泉州将积极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环境,构建民营经济跃升平台。

  一是提高服务水平。今年来,泉州市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开展以“优化环境人人有责,优质服务尽心尽职”为主题的“双优”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电、用水、用地、资金短缺等困难,提高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做好亲商、安商、富商这篇大文章。如今年9月起,在各县(市、区)相继推出不同产业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有效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用地紧张问题。新组建市中小企业局,指导推进乡镇企业以及其他规模以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是壮大企业实力。引导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向产权多元化、开放型转变,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激活企业内生力,通过项目安排和资金扶持,逐年提高民营投资项目占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比重,让民间资本成为生产性投资的主力;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本运作手段,提高投融资能力,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壮大自己,扩大产品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

  三是提升产业层次。发展高端产品和终端产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泉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与技术服务应用平台,争创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落实名牌企业奖励措施,加大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泉州制造”转变成为“泉州创造”;注重提高配套协作水平,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相互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

□本报记者 李茂林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