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证监会规范过渡期会计披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 09:36 新京报

  配合新会计准则实施,涉及利润调控、再融资、计量模式等方面

  中国证监会上周五发布《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新旧会计准则过渡期的总体要求、监管政策衔接以及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监管进行了规范,重申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而据一位会计事务所从业人员介绍,从近期会议上透露出信息,本月对于财务、监管部门将是过渡的关键期,相关机构还将于本月出台有关信息披露、财务等方面的重大政策。

  

证监会规范过渡期会计披露

  证监会上周五对新旧会计准则过渡期监管政策衔接以及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监管进行了规范。本报记者康亚风摄

  设定再融资门槛

  虽然2007年起上市公司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但申请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指标是否达标仍然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计算。《通知》明确: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依据过去三年已披露的年报财务数据进行计算。

  《通知》规定,对于2007年发行证券的上市公司相关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基本上以2007年一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为界,此时点前刊登募集说明书的公司,需披露按现行会计准则编制的前三年财务报告,以及2006年年报中已披露的经注册会计师审阅的新旧会计准则差异调节表;此时点后刊登募集说明书的公司,除需披露按现行会计准则编制的前三年财务报告外,还需披露按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最近一期比较式财务报表。对于非公开发行股票的,《通知》规定,发行人申报的财务资料应比照公开发行证券的要求处理。

  杜绝突击调控当期利润

  明确要求上市公司2006年度财务报告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编制,杜绝上市公司利用准则变更突击调控2006年利润。

  《通知》规定,上市公司应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及自身业务特点,在2006年报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详细分析并披露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同时,在年报的“补充资料”部分披露重大差异的调节过程。

  业内人士指出,新准则对于公司的净利润影响最为明显,披露新旧准则下的股东权益、利润等差异调节情况,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准则变更突击调控利润的行为。

  上市公司2006年度应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充分计提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应密切关注其长期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并根据有关规定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上市公司2007年及以后年度出现重大资产处置,导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短期内大额转出的,应提出充分证据证明原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否则按前期差错更正的原则进行处理。

  谨慎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鉴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包括会计、审计、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在内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影响,《通知》中对充分估计新会计准则执行中可能存在的12个问题予以关注。其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和重大资产减值准备转回问题同时也是新准则下市场关注的焦点。

  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当前上市公司的实际资产状况以及盈利情况。突出公允价值计量是新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也是上市公司可能用来操纵利润的工具。为此《通知》明确,上市公司应谨慎适度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得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调节各期利润。

  本报记者 张羽飞

  ■资料

  新会计准则体系建立过程

  2003-2004年,财政部完成了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大换届改组,正式启动新会计准则的建设工作。改组后的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共有委员22人,财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楼继伟担任委员会主席。

  随后,会计准则委员会聘请了会计理论界、会计中介机构、政府有关部门、会计职业团体、证券交易所和企业界等咨询专家,形成了数百万字的研究报告。

  2005年,新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进入提速阶段。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后修订了17个原有会计准则,制定了21个新的会计准则,五次向业内人士发布征求意见稿。

  财政部先后发布了6批共22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此外,对现行的1997年至2001年期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调整和修订。

  2006年初,最终构建起一套企业会计准则的完整体系。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