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解开嘉善“活力”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通讯员徐雪娟本报记者张海生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2005年度全国百强县排名榜,浙江省嘉善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位列全国第六。与此同时,嘉兴市统计局和嘉兴市发改委对全市2005年度的社会发展评价结果显示,嘉善县社会发展水平居嘉兴市各县(市区)第二位,社会发展速度居嘉兴市各县(市区)第一位。嘉善一时备受社会各方关注。

  嘉善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什么原因使嘉善县域经济社会活力大增,走到了全国2000多个县的前列?嘉善县委书记高玲慧对此深有感触:“这几年来,嘉善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因为城市有了实力才会有活力,才能形成独特的魅力,从而让家乡人自豪,令外来者满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开放型经济对提升嘉善活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近年来,嘉善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走开放兴县的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以嘉善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各特色工业园和各镇工业功能区相配套,规模型、科技型企业为支撑,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新格局。

  嘉善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仅嘉善经济开发区就吸引了近200个外资项目抢滩落户。其中首次投资2996万美元的台资晋亿公司经过数次增资扩产,总投资达1.06亿美元,目前成为世界紧固件生产企业之最,并联动配套产业做大了年产值40亿元的“

蛋糕”。投资1.05亿美元的台升家具有限公司的落户,带动了振璇家具等一批企业入驻,形成“木业强县”的产业集群。而77家台资企业的先后入驻,更使这里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台商集聚地。

  截至2005年底,嘉善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近10亿美元。不仅引资总额连续多年居浙江省同类城市前列,还带动当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0.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4%,全面激发和释放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嘉善素有浙江省接轨上海第一站之称,探寻其发展源头,科教兴县战略对嘉善社会进步发挥出支撑性功能。嘉善坚持把科技作为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先后与上海、北京等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科技合作,引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物技术与医药研究所、上海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嘉善分中心、同济大学嘉善科技联络站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使科技发展触角向各个层次延伸。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元器件、新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农业围绕上海的“餐桌经济”,调结构、连市场、创品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全省领先。同时,把教育视为人才培育的“蓄水池”,先后组建上海杉达大学嘉善光彪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嘉善学院两所高等院校,推动全县学前三年教育入学率和高中段升学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率先在浙江省实现教育强镇“满堂红”,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截至2005年,嘉善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

化工作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浙江省教育强县”等荣誉称号。全县年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29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8042元。

  此外,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增强了嘉善和谐社会建设的亲和力。在嘉善,为让27万名外来人口有一种“家”的感受,嘉善在2004年率先成立“新嘉善人”管理委员会,在各镇建立“新嘉善人”党员之家、

维权工作服务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站,提供教育、管理、维权等一条龙服务,使“新嘉善人”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各种关爱。

  为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嘉善相继出台了四个政策文件,对1983年以来所有被征地的农民进行安置。到2005年8月底,全县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生活统筹32226人,享受养老生活统筹20588人;为使城乡居民得到有效的社会保障,2006年全县共有30.04万名城乡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其中农村居民参保率达94.4%,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为把“人居嘉善、休闲嘉善、物流嘉善”打造成嘉善的一张名片,该县不断加强“名镇、名馆、名校、名作”的建设,加快“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文化特色培育,叫响了“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和大云等都市休闲农业区的知名度。2005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31万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2%和14.3%。

  了解了嘉善上述各方面的发展后就会发现,嘉善的活力与经济实力互为因果,而这种活力的源泉,是源其内外结合、城乡统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综合合力,并最终成为其外向经济、特色经济、亮点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