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引洮圆夙梦 甘流遍陇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访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徐守盛

  ■本报记者杨毅

  洮河是黄河上游较大的一级支流,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南向北经定西西部,由临夏州永靖县注入黄河,全长673.1公里,流域总面积25527平方公里,多年径流量49.2亿立方米。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质良好,筑坝抬高水位后,具有向中部地区自流引水条件。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省中部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度匮乏,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化,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引洮工程将丰沛的洮河水引向甘肃中部的定西等地区,是从根本上解决甘肃省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围绕项目的立项工作,甘肃历届省委、省政府付出了艰辛努力,省直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继2002年国家批复项目建议书后,今年7月5日,引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复审,并于8月3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11月22日在甘肃正式开工上马。至此,凝聚了甘肃省几代人心血、甘肃人民期盼了半个世纪的圆梦工程,终于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

  为探求引洮工程的重要意义、艰辛历程和治理之策,中国经济时报日前专访了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徐守盛。

  中国经济时报:徐省长,引洮工程被誉为甘肃建国以来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其重要意义如何﹖

  徐守盛:此誉不虚。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省中部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年降水量仅300—400毫米,年蒸发量高达1400—1700毫米。区内现有人口298.53万人,耕地面积1333万亩,水土流失面积高达85%。受自然、地理、气候影响,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人民生活贫困,素以“苦瘠甲于天下”而著称全国。该地区自产水资源总量4.82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3.91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13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仅3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是全国最为严重的干旱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改变该地区贫困落后面貌,采取了多种措施,在“三西”建设中,更是把定西列入国家专项扶贫重点地区加以扶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农村贫困面大幅度下降,大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但由于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要解决这一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必须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这已是甘肃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多年探索达成的共识。

  经过近半个世纪对中部地区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的综合比较和多方案比选,最终提出在洮河九甸峡筑坝新建引洮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甘肃中部地区资源型缺水问题不可替代的最佳方案。引洮工程建成后,可从根本上解决甘肃省中部地区水资源匮乏矛盾和近 30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壮举,必将载入甘肃史册。

  中国经济时报:据了解,引洮工程曾于1950年代上马,后被迫停建,经过甘肃各界的不懈努力,终于在45年后再次开建,可谓历经波折,好事多磨。也正是这“多磨”,彰显出了甘肃人民渴盼发展,甘肃历届领导层致力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是否如此﹖

  徐守盛:是的。用“历经波折,好事多磨”来概括引洮工程当不为过。早在1950年代,甘肃省就提出了引洮河水到中部地区的设想,也曾于1958年开工建设引洮工程。当年,朱德同志曾为引洮工程题写了“引洮上山是甘肃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的题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甘肃中部地区人民的关怀。但受当时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终因工程规模过大,国力民力不支等原因,被迫于1961年6月停建。但是,甘肃人民从未放弃过跨流域调水至中部地区的梦想,曾先后提出引洮河水和提黄河水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设想,以寻求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近半个世纪以来,甘肃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老同志、老专家等仁人志士为改变甘肃中部地区贫困落后面貌,呕心沥血,上下呼吁,为引洮工程的方案选定和各阶段前期工作的有序推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引洮工程的前期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的关心和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等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同志等省委、省政府领导更是不辞艰辛,带领省直有关部门多次向中央领导及国家相关部委汇报争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省里多年关心引洮工程的老同志的通力协作和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下,2002年10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原国家计委批复了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根据总理办公会议纪要精神,我们在可研阶段对项目定位、工程布局、水资源配置、水价机制等作了进一步优化,并充分借鉴了引大入秦工程的经验和教训,调整了水资源配置方案。2004年6月,国务院第54次常务会议研究了引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要求对项目生态环境影响、洮河水资源、地方资金来源等做进一步评估论证。国家发改委对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视,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江同志曾专门主持会议,分析研究了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姜伟新同志也曾带领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专程赴项目区进行现场调研,并对项目前期工作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在对生态环境影响、洮河水资源等相关技术问题进行充分论证,并得到国家有关部委正式审查评估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对引洮工程省内配套资金筹措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具体的配套方案。

  历经波折,2006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最终审议通过了引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发改委据此正式批复了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国家批复意见,省里编制完成了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目前,水利部水规总院已完成了初步设计的技术审查。

  中国经济时报:引洮工程是解决甘肃中部地区极度缺水的治本之策,应当如何规划实施﹖

  徐守盛:引洮工程的建设规划随着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而不断地予以调整完善。早在1992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再次提出了建设引洮工程的决定,并将引洮工程列为中部地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分别成立了引洮工程筹备处和九甸峡工程筹备处,全面展开了引洮工程前期工作。在总结1958年引洮工程中途停废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勘测设计和方案论证,提出了引洮工程的规划方案。引洮工程规划范围涉及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等5个市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的115个乡镇,工程由九甸峡水利枢纽和引洮灌溉工程两部分组成。

  1993年,原国家计委批复了《甘肃省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灌溉工程总体规划》,肯定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基本同意了工程建设目标、总体规划布置方案和建设规模。据此,我省即开始了九甸峡水利枢纽和引洮灌溉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根据原国家计委对项目规划批复中提出的“工程建设可按先枢纽、后灌区的步骤分期考虑”的意见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引洮灌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中提出的“工程分两期实施,拟首先实施引洮一期”的建议,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对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意见的指示精神,考虑到引洮工程投资规模较大,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拟首先建设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九甸峡水利枢纽建设资金按市场化方式筹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设资金按公益性项目申请国家补助。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根据国家相关部委提出的“按照新时期跨流域调水工程‘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治水思路,充分考虑上下游、调入区、调出区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对项目进行完善”的要求,甘肃省对引洮工程前期工作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对工程定位、水资源配置、水价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新的思路作了修订和完善,将原来确定的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发电、人畜饮水、防洪等功能的灌溉工程调整为以解决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为主,兼有发电、灌溉、防洪等综合功能的供水工程。为了进一步加大引洮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省政府专门成立了引洮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前期工作过程中的各项重大事宜,并分别组建了“甘肃省引洮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九甸峡水利枢纽有限责任公司”两个项目法人,运用市场机制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中国经济时报:引洮工程将为甘肃中部地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那么能否认为甘肃中部地区自此将“毕其功于一役”,步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徐守盛:引洮工程是甘肃中部地区人民半个世纪的梦想,凝结了甘肃省几代人的期盼。工程的全面建设和项目效益目标的最终实现,必将对甘肃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乐观的发展愿望应当具备,但绝不是“毕其功于一役”。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甘肃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基本省情,中部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在甘肃省并不占优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群众脱贫致富目标的实现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扶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因此,甘肃省上下尤其是中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必须继续发扬省委宋平老书记提倡的“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洮工程即将全面开工建设,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工程效益的全面发挥,必须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一是严格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的要求,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不断优

化工程设计,规范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等招标工作,通过招标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单位承担项目建设。

  二是强化管理,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安全。认真吸取省内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引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效益发挥等方面要广泛征求老领导、老同志、老专家、受益区干部群众及省内外知名设计单位的意见,深入调查研究,为项目的良性运行创造条件。

  三是加快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用水产的培育,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做好水价机制、地下水管理、水资源统一调配等方面的工作,确保项目效益得到全面发挥,实现引洮工程管理一流、施工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的总体目标,向党中央、国务院及甘肃省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