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江中丽岛种出致富芦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 07:43 中国质量新闻网

  近日,第五届八卦洲芦蒿节又在江苏南京长江二桥八卦洲东服务区拉开大幕,热情好客的八卦洲农民早早摆开了丰收宴。

  56平方公里的江中丽岛八卦洲,面积与南京老城区大致相当。地处南京跨江发展的几何中心,长江给了八卦洲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却也阻隔了江中丽岛的对外交通。然而,就在资源的优劣之间,不甘寂寞的3万洲上人找到了一条“富路子”。

  截至今年10月31日,统计预测显示,八卦洲3.3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突破8000元大关,年内荣登“小康镇街”行列已成定局。

  利好频传的背后,记者看到的是江中丽岛推进标准化建设新农村的实践。

  八卦洲素有中国芦蒿第一乡的美名。规模化生产的芦蒿是农民增收致富最有力的拳头农产品。在八卦洲上走一圈,记者看到,凡是家里有地又有劳动力的人家,几乎家家种“蒿子”。尤其是极具视觉震撼的2700公顷芦蒿种植基地,已经成为全市惟一单个品种产值超亿元的蔬菜。今年,八卦洲芦蒿总产量达5300万公斤,产值1.67亿元。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八卦洲抢抓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芦蒿产业。2005年全洲芦蒿种植面积2300公顷,总产量538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62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栽培野菜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芦蒿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市场化经营的格局,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及加工、销售的配套服务和发展。八卦洲种植芦蒿实施无公害和标准

化工程,栖霞质量技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质量技监局先后帮助制定了《无公害芦蒿》江苏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 芦蒿生产技术规程》南京市地方标准和《无公害芦蒿》、《芦蒿茶系列》、《芦蒿干(菜)系列》和《芦蒿脆菜系列》4个企业标准,使芦蒿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市场销售及深加工4个环节都有了具体标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并大力宣传、贯彻、推广、应用这些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实行从田头到餐桌全程监控,积极建设万顷芦蒿无公害生产基地。现在八卦洲芦蒿已成为国家级及省、市无公害农产品。2005年,八卦洲芦蒿的外销量超过4200万公斤,占总产量的80%以上。八卦洲先后与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省农科院、中国药科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开发出了芦蒿干、芦蒿茶、芦蒿脆菜、芦蒿酒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常年坚持标准化生产的八卦洲芦蒿,其生产标准已经被推广为全国芦蒿生产标准。正是因为有了品牌、品质“撑腰”,1080位八卦洲农民经纪人风风火火闯市场,将80%的芦蒿销往北京、武汉等60多个大中城市。

  八卦洲连续5年捧回南京农民增收金杯,芦蒿功劳不小。芦蒿销售收入已占八卦洲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很多农民靠种植芦蒿发家,盖起小洋楼。

  昔日名不见经传的野菜,摇身变成3万农民的“摇钱树”。八卦洲的秘诀就在于用标准生产提升了芦蒿品质,扩大了品牌和市场效应。(《中国质量报》)

作者:蔡美萍/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