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民营企业争当“单项冠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 02:08 中华工商时报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布局中,三明的定位是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生态旅游胜地,未来三明与泉州、福州形成互动发展是一个关键。

  三明地处闽中山区,是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曾经几乎没有民营经济成分;三明农、林、水、矿、旅游等资源非常丰富,但较沿海地区,在区位、交通、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较明显差距。

  但记者在三明的采访却发现,三明民营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良好,无论政府官员还是民营企业家,一说到民营经济,都显得精神振奋。用三明市委书记叶继革的话就是,“这几年,三明个私经济从单打独斗、零散经营、势单力薄的局面,逐步汇集成群、凝聚成团、连动成片,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他表示,“不少领域民营经济已经由‘半壁江山’转变为‘三分天下有其二’,实力增长之快、发展势头之好,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时期”。

  一组数字足以说明三明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2005年与2000年相比,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增长5.8倍,完成产值增长3倍,年均增幅60%,税收年均增幅40%,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由20%提高到50%以上;今年1-8月,个私经济完成总产值201亿元,比增37.5%,上缴税收12.56亿元,比增36%;出口创汇完成3.78亿美元,比增1.32倍,占全市出口总值由上年同期的59%上升到85%。

  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目前三明市最重要的工业园区,政府已投入6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记者了解到,目前有60多个项目入园,34家企业建成投产,几乎全部为民营企业,包括今年4月投产、建成年产45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产能世界第三的大亚木业(

福建)有限公司,以及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三和食品(三明)有限公司等,企业总投资近40亿元,已初步形成机械电子、林产加工、生物食品和轻纺服装四大产业集群雏形。

  很显然,三明市民营经济的快速提升,政府的决心与举措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明市主管民营经济的副市长李家荣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因为这是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在三明市“单项冠军”企业———宝华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这家1992年成立的民营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高维环保材料生产基地,人们很难想像,在闽中山区,这家企业的专有产品———水溶性环保纤维、水溶性无纺布正独步国内国际市场,年产值达3.5亿元,每年纳税过千万元。公司董事长邓如宝对记者说,山区条件不如沿海,但我们闯出了自已的路,那就是利用创新科技,把环保材料中的某一个市场容量不是很大的产品做到最好,从而稳稳的占有这个细分市场,也就是所谓的“单项冠军”。

  在三明,由于民营经济整体起步较晚、积累有限,因而政府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政策倾斜与工作指导,着力培养像宝华林这样的“单项冠军”,类似企业还有三和食品、宏光化工,以及刚刚为三明获得第一个“中国驰名

商标”福建铙山纸业集团等。

  三明市成效显著的“商会经济”是政府大力推动的结果。所谓“商会经济”,就是三明市陆续成立了一大批异地商会,如三明浙江商会、福清商会、南安商会等,政府官员通过与这些商会的密切沟通,把“来自同一个地方的经济力量聚集在一起”,以商引商,形成一股股不可小觑的民间投资力量,由此成就了许多大型投资项目。

  据最新统计,今年以来,三明市8个异地商会落地项目就有91个,总投资61.4亿元,已完成投资24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5个。

  三明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毕宪初对记者说,三明的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原先在国民经济中的微不足道,到如今决定着三明经济的发展;三明的民营经济无论从总体或个体上看,都在不断壮大;各级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更加重视,更加关注,各级部门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更加到位,服务更加热情,整个社会舆论环境也更加宽松和谐,相关政策也一以贯之并不断增补更新。

  李家荣表示,对三明来讲,现在要关注的是民营经济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在经济领域中挑大梁、担重任,成为主力军和排头兵。

  对此,叶继革在今年三明个私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三明“

十一五”期间面临的最大机遇,民营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三明市在海峡西岸建设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的宏伟事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因此,要共同推动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真正让民营经济挑起更大担子,承担更多责任,迈向更高层次。(5B5)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