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时报广场:研发投资“超日赶美”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 02:08 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前提出过要“超英赶美”的宏伟目标,但是很显然的是关起门来发展的道路,只能是让本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在经济开放了20多年以后,中国经济总量总算看到赶超先进发达国家的希望了。而且,在最新的经合组织(OECD)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资的国家。

  按照经合组织报告的数据,在过去一年中,中国研发投入的增幅超过20%,预计今年全年将达到1360亿美元,高于日本的1300亿美元,但仍远远落后于美国的3300亿美元。

  可喜可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经济的生命,这些道理我们现在都懂了,而且,在发展科技上我们愿意花的钱也越来越大了。但是,在研发投资超日赶美以后,其实还有更多值得担忧的地方。

  当年我们闭门造车搞经济,丢掉的是经济发展的效率,因此是浪费的,不可持续的。现在我们的科研投资越来越多,不能忘记的仍然应该是效率问题。中国的人均经济实力还不够,因此人均的科研投入也不够,就是这样的科研投入当然应该花的有效率,既不能浪费,也不能流失。

  我们当前的科研体制一直受到各方的质疑,大专院校的科研能力没有得到释放,科研院所的科研效率得不到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才刚刚起步。最近,有很多报道透露出来一个普遍的情况,以官方半官方机构为主的研发投入实际上效率存在很大问题,效率不高存在体制问题,导致的结果是投入的浪费。

  什么是最有生命力的研发机制呢?市场是最有效率的,企业是在市场中求生存的,因此以企业为主导的研发投入自然会受到市场的调配和考验,从而获得更高的研发效率。

  另外,根据经合组织报告的解释,中国将大部分研发开支都用于开发方面,主要针对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进行产品改进,而非基础性的科研工作。因此,我们的科研投资还是初级的,还是有待提高的。

  搞研发要舍得花钱,根据经合组织的报告,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将真正的研究工作转移到中国,因为它们可以在上海或北京聘请到大批高水平的科学家。中国有着最多的人口,随着教育的提高,最终会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研发人才。

  使用人才也要讲究效率,无论是发挥国内人才资源,还是引进国外人才都一样。科技部近日发布了《“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强调要把人才引进工作放在第一位,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惜代价地引进人才。听起来过瘾,四方人才,为我所用,但是如果不能落到实处,也只能是一个口号。

  要引进人才,第一位的还不是花多少钱在人才身上,而是要花多少钱为人才建立实验室的问题。有了好的研究硬件,还要有好的软件,也就是说要有一个良好的研发机制。这些硬件软件都是我们的软肋。要谈不惜一切代价引进人才从何而来。而且,不惜一切代价,是不是不讲究效率呢?是不是一样的人才国外来得就要比同类国内人才吃香呢?这些问题不搞清楚了,我们引进的人才就不能实现原有的良好愿望,搞不好成了为引进而引进,或者干脆就是“假引进”。(5A10)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