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乳业发展 奶农致富之路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 13:12 新浪财经
乳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深远,它不仅扩大了乳品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奶源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员的就业问题。众所周知,牛奶对于人体是大有裨益的,作为乳业价值链的终端——消费者而言,具有营养价值;对于价值链的前端——养奶农户而言,具有极大的经济收益价值。纵观所有行业,乳品行业的产业价值链较长,带动效益高,涉及人群广,社会效益强。 乳品行业表现的是典型的集“农”“工”“贸”“辅助环节”为一体的价值链模式。然而由于乳制品行业是对天然原料依存度比较高的行业,因此,各厂商在竞争与发展的初期对奶源的争夺是不可避免的,而与此相关的农业对整个乳业价值链构成有着总体的制约作用。 在民间广为流传着一段民谣:“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这首草原民谣形象的阐释了奶牛与农民的命运关系。蒙牛为自己确立的企业使命是:“百年蒙牛,强乳兴农”。内蒙古作为典型的牛奶产业基地, 6年来,通过呼和浩特市蒙牛乳业的工业发展,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新增奶牛80多万头,奶业链条辐射约200万奶农。在与养牛户的合作中,蒙牛撬动社会资源建有两三千个奶站,“只收牛,不收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挤奶。蒙牛是中国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企业”。2005年,日收奶量在中国乳业中首家突破6000吨大关。 蒙牛深知做好企业的事,在发展别人中发展自己。乳业的价值链就是一个“经济生态圈”:从最前端的种草养牛,到中间的乳品制造,到后端的市场营销,处处需要讲究生态平衡。时至今日,蒙牛已与产品市场的亿万消费者、资本市场的千万股民、原料市场的数百万农民,以及数十万生产大军、销售大军、供应大军组合成“命运共同体”,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中国2/3的人口是农民,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化解三农问题。牛根生常说,蒙牛的衣食父母是“三民”:市民,农民,股民。市民饮奶,农民供奶,股民投资奶。而农民是他“三民情结”中最敏感的一结。蒙牛集团一直将发展乳业看作是中国农民的一个“希望工程”,目前蒙牛集团创造的直接和间接工作岗位达几十万个,每年向养牛奶农发放的奶款,都达数十亿元。成立6年来,蒙牛通过担保养牛贷款、胚胎移植等方式,带动周边奶农新增奶牛80万头,2003年发放奶款约20亿元,2004年发放奶款约30亿元,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和林格尔生产基地是蒙牛分布于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的20多个生产基地中的一个。蒙牛未建厂前,和林格尔是国家级贫困县。自蒙牛的成立和发展,农民的市场就是蒙牛。依托蒙牛发展起来了具有比较优势的“白色产业”(养牛)和“绿色产业”(种草)。一大批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一个季度的收入就接近农民全年的劳动收入。农民富了,县域经济也发展了,这个昔日的国贫县,一跃成为内蒙古自治区100多个县级行政去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明星县”。 乳业是世界性的产业之一。在发达国家,乳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20%以上,而我国乳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足1% 。蒙牛为响应温总理的号召,提出了“每天一斤奶 强壮中国人”的口号,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是世界性的大命题。因为发展乳业不光是强壮国民身体体质的问题,更关乎一个国家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途径。乳业把城市和农业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大量农民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变成了产业工人,有效的推进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乳业是健康产业,为人类提供健康、营养的完美食品,发达国家消费者的饮奶意识已提升到生活必备品的高度。目前,我国人均牛奶年占有量为21.7公斤左右,仅为世界年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表明了我国乳业消费市场前景广阔,蒙牛不断致力于为奶农谋福利,促进我国乳业的发展,蒙牛当仁不让地担当着“城市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的领航人。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