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科技难题向谁求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 10:12 河北日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种子在农民心中生根发芽,农民对科技的期盼也越来越强烈。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省内选择了50个县(市、区),专门对我省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的农户中100%的认为实用科技有助于他们增收,87%的农户渴望身边有常驻的技术指导人员,71%的农户认为他们目前所沿用的实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区域,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尤为迫切。 在市场经济的摸爬滚打中,农民已深切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他们热切盼望在生产中有更多的科技介入,然而依然有过半农民不知如何寻求帮助---

  得益于去年的一次科技培训,正定县农民李小川在自家果园里照葫芦画瓢侍弄一番,结果树木长势明显变好,残果率大幅降低,一下子多收入万余元。但是今年一些果实出现水裂纹、果锈等病症,影响了收入。技术的短缺让他十分忧虑:“难题随时都会碰上,总不能只靠偶尔的科技培训呀?”

  传输效应在地头衰减

  小麦6次大范围品种更新,3次肥料施用技术的突破,以及化学除草应用技术的普及,设施农业、保护地栽培、农业机械化等的广泛推广……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调查发现,以粮食种植为例,大部分农民种植方法与30年前相比,不同之处仅在广泛地应用了机耕、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其它农业生产环节依然盲目。

  定兴县农民徐俊文种棉花种了20多年,按时捉虫、打药,一年到头也收不了多少。今年经过送科技下乡的专家指点才豁然开朗:“原来我那几亩地可以根据地力不同来种植不同品种的棉花!”这下,不但收的棉花多了,农时也错开了。徐老汉高兴之余不禁叹息:“早有人指点我就好了。”

  “专家讲课好是好,不过不能长远,人家讲一次,咱听一次,有的也能用得上,但是毕竟来的次数少,有时候并不能满足我们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这是小分队成员荆晓欢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调查显示,农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从哪里寻求及时的技术帮助。在回答“遇到植棉方面问题需要帮助时会找谁”的问题时,一般农户中53.8%的人选择谁都不找或不知找谁。

  由于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农技推广大多是以讲座、培训、明白纸等机动的零星活动为主要载体,缺乏常态化的服务形式。小分队指导老师李廷湘认为,由于前些年农业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些地方开始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忽视了农技推广体系在引导结构调整、防范农业危机、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有的盲目主张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实行“养事不养人,花钱买服务”,造成科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使农业技术的传输效应逐渐衰减,真正到达农民手中的微乎其微。调查中只有39%的农民对政府部门技术服务表示满意,33%认为一般,28%表示不满意。

  打造农技推广大通道

  科技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充分发挥科技在集约降本、增产提质、转化增值、提升拓展方面的潜力,使农业发展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民盼望科技,大地盼望科技。然而,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却因“营养不良”而传输乏力,渗透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推广经费不足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首要原因。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经费保障到位率普遍不高,个别县农技推广机构的财政保障仅为35%,且实际资金到位率仅22.6%。由于经费不足,1996年以来有近半数的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没有进过新毕业的农业大中专毕业生,乡镇农技人员无机会接受知识更新和再教育,狭隘、陈旧的知识层次,无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严重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质量,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持续稳定发展。

  有关专家指出,农技机构设置不合理,也严重制约科技推广的效率。种植归农业行政部门,园艺归园艺局、林业归林业局,农民完成一个周期的农业种植,购买种子要到种子站,植物病害要跑植保站,咨询施肥要跑土肥站,费财费时费力,严重降低了效率。此外,农村

信息化落后,实用科技宣传不到位,农民获得农技信息的渠道相对闭塞,也严重影响农业技术的传播。

  要让农业科技的传输神经活跃起来,有关专家建议,应当从资金和人才两方面向农业科技体系“输血”,打造农技推广的大通道,搞好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农技部门应当从提供优质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合理配方施肥,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单位产量、降低单位成本入手,一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来引导和激发农民接受服务的热情。

  农业技术为农民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接受新技术,采用新成果。因此,调查中农民表达了对通俗易懂、实用有效的农技推广形式的极大热情。同时,希望利用固定电话、手机等新兴的现代化媒介,为农民提供更为方便的科技服务。

  □本报通讯员 贾喜环 杨军强 本报记者 闫锐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