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黄牛”屡禁不止的背后 本报记者 任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 08:55 解放日报

  

倘若硬要在“黄牛”和牛之间找到些共同点,恐怕只有牛的执著可以与之挂钩———

  在营销手段上,“黄牛”也颇有自己的特色:或是死皮赖脸,或是壮士断腕,或是好言相劝,总而言之,每一个“黄牛”都有自己的生意经。

  只要有“黄牛”出现,就代表相关行业或相关领域的监管有漏洞。

  几天于展览中心揭幕的第八届中意国际葡萄酒展,在带来葡萄酒香的同时,也引来了一批又一批“黄牛”———“票子要?票子要?”的询问声在展览中心几个入口处显得格外热闹。

  这样的情形,几乎每逢展览会、

演唱会、表演会时都会上演,而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附近的“黄牛”更加密集。细看如今的“黄牛”,他们不仅拉客售假、贩卖紧俏票证,还在交通卡等回收上开拓出新的财路。如果抛开“黄牛”对城市秩序的影响,我们是否应该好好研究一下“黄牛”的动向?

  黄牛的眼光

  “黄牛”这个名字来得蹊跷。

  牛向来是吃苦耐劳、忠心耿耿的象征,“老黄牛”更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代名词,但“黄牛”却是一个贬义词。倘若硬要在“黄牛”和牛之间找到些共同点,恐怕只有牛的执著可以与之挂钩。

  例如,在铺天盖地的促销广告中,“黄牛”发现“满元(通常为整百金额)送元券”的方式比直接打折更有利于商家挣钱,因为只要商品带有“9”、“99”等尾数,就能使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享受不到送券的优惠。可这种情况恰恰为“空手套白狼”的“黄牛”提供了机会:用低价购买消费者手中的发票等消费凭证,排列组合后凑成整数换券,随后再打9折卖给消费者。如此一番,“黄牛”就能在不违背商家游戏规则的情况下赚满自己的口袋。

  而在形形色色的企业营销条款中,“黄牛”也能找到生财之道:手机三包规定中有条款称,“在三包有效期内,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产品,凭修理者提供的修理记录和证明,由销售者为消费者免费调换同型号同规格的产品或退货”,但知道这一条的消费者并不多。于是不少“黄牛”乐于用低价购买消费者自认为已经坏掉的手机,然后利用三包规定调换新机或退货牟利。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看到“黄牛”扰乱消费秩序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他们从来没有要求商家或经营者给予特殊待遇,而是完全从商业活动和营销规则的一些不足之处找到挣钱的机会。事实上,目前各行各业为保护消费者制定的规则并不在少数,部分产品在销售时也向消费者提供了详细的“三包”说明和维权指南。但真正用心阅读这些规则和相关材料的消费者不多,从而为“黄牛”牟利留下了空间。如果消费者的目光也能像“黄牛”那么锐利,对相关规则了解得更多一点,就不会受到“黄牛”小利的诱惑,而放弃更大的权益。

  监管的漏洞

  此外,在营销手段上,“黄牛”也颇有自己的特色:或是死皮赖脸,或是壮士断腕,或是好言相劝,总而言之,每一个“黄牛”都有自己的生意经。

  只要有“黄牛”出现,就代表相关行业或相关领域的监管有漏洞。

  想当初,襄阳路市场旁遍布“黄牛”,是因为出现了制假售假这一严重侵害

知识产权的现象。这些“黄牛”还对监管方式提出了挑战:市场中的售假行为可以由工商部门管理,但由“黄牛”引导消费者至市场外隐匿在民居中的窝点挑选假冒产品,却不是一个部门能够管得了的。

  火车票“黄牛”的屡禁不止,也和不完善的出票系统相关。在实名制售票尚不具备推广基础的情况下,如果相关部门对团体票、内部票甚至关系票没能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就不可能杜绝“黄牛”贩票;倘若制造假票的窝点没有清除,“黄牛”的售票活动则会更加猖獗。

  不能回避的是,在“大师杯”

网球赛赛场外的“黄牛”、热门演唱会舞台外的“黄牛”,都说明公款消费尚未杜绝,这也是“黄牛”屡禁不止的原因。

  由此可见,“黄牛”的出现其实是在向有关部门示警。从表面上看,拉客“黄牛”、贩票“黄牛”泛滥,对市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但从“黄牛”产生的原因看,则是我们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出现了漏洞,并且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因此,监管部门除了应该坚决取缔“黄牛”外,更重要的恐怕是要好好想想“黄牛”出现的原因,从根本上完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通过从缘起到结果“一锅端”的监管方式,才能杜绝“黄牛”的出现。

  与此同时,“黄牛”也在暗示一些不合情理的现象,值得有关部门注意。例如,在分析打折送券“黄牛”的做法时,除了提醒消费者学会精打细算、用好游戏规则外,也应该看到商家在设置游戏规则上缺乏合理性和严密性。有媒体曾对商品定价以“9”或“99”结尾的合理性提出过不同意见,“黄牛”的行为也证明了这种不合理性确实存在,而且会造成普通消费者的损失。如果相关部门能够从这一现象出发,对商家的定价依据、促销方式进行深入调查,一定能发现部分不那么受消费者欢迎的因素。从构筑诚信、公平、和谐的消费环境看,类似的调查必不可少。

  商机的存在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令人讨厌的“黄牛”具有敏锐的商业嗅觉。

  在业务选择上,“黄牛”善于从纷繁浩杂的信息中捕捉出最可能形成热点的产品,无论是演唱会还是展览会,哪些消费者感兴趣、哪些消费者不感兴趣,“黄牛”都一清二楚。同时“黄牛”也会按照市场供求关系,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自己的业务量大小。

  用经济学的眼光看,“黄牛”的出现,客观上为消费者、经营者和监管者暗示了一些不太会引起重视的利益空间的存在。如果经营者能够顺着“黄牛”的眼光来研究市场,或许一些冷门就会被激活。

  这不是异想天开。比如说,“交通卡黄牛”的出现,为那些不能回收的纪念版交通卡提供了一个去处。与其让那些小企业小机构回收纪念卡制作个性卡,正规的发卡单位是否想过,可以打造一条交通卡顺畅回收的绿色通道,把那些“睡眠卡”或者流入不正规企业的纪念卡重新利用起来,把更多的利益还给消费者。而“排队黄牛”则为服务企业提了一个醒:消费者已经对排队提出了异议,甚至愿意花钱来争取靠前的位置。如果服务企业能想消费者所想,通过增加人员或者缩短流程来减少排队事件的发生,不仅消费者高兴,而且容易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对这些可以完善的空间,与其让给“黄牛”生财,倒不如由经营者自己消化改进。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