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50年后,“太阳”光照百姓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 00:18 人民网-市场报

  煤炭涨价、汽油涨价、燃气涨价……能源产品涨声一片,让人们对能源危机的切身感受越来越清晰,对经济实惠的新能源的渴盼也越来越强烈。

  那么,“人造太阳”何时才能光照寻常百姓家?

  “这个梦想,最快要用50年方可实现”——科学家开出的时间表未免有点长,甚至有些让人扫兴。但是,你想想吧,如果给你的汽车加上300公升汽油,而你付出的代价仅仅是1公升海水,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这并非天方夜谭。“人造太阳”的燃料是从海水中提炼的氢的同位素氘。科学家们预计,如果未来能建成一座1000兆瓦的核聚变电站,按照1公升海水里提取的氘,在完全聚变反应中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公升汽油释放的热能。那么,每年只需要从海水中提取304公斤的氘就可以产生1000兆瓦的电量。照此计算,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含有45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60亿年。

  和现有核电相比,未来“人造太阳”发的核电会非常的安全。只要停止核燃料的供应,聚变过程就会停止,就好像厨房里的煤气灶,关掉阀门会灭火,使用安全。类似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的悲剧永远不会发生。

  而且,“人造太阳”也不会受困于现在核裂变电站面临铀燃料短缺与核废料污染问题。众所周知,在使用铀矿的过程当中会产生一些高放射性的废物,其寿命非常长,可达数千年,对人类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但是,核聚变

能源恰恰不同,其燃料来自于海水当中,藏量之丰富,可谓“取之不尽”。尽管核聚变能产生寿命较短的辐射物质,也必须进行处理,但它不产生长达千年都不能分解的核废料,基本不污染环境。此外,它不产生加剧温室效应的气体。

  “人造太阳”必须让燃料慢慢燃烧,才能产生持续的电能,但目前的人为控制技术仍是最大难题。尽管科学家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障碍,但距离“太阳”的光芒依然遥远。要在50年内实现建造具有工业规模的聚变发电站,科学家们还需攻克多重难关。但这值得期待。可以说,一旦出现经济、实用的“人造太阳”,并把这一成果投入商业运行,将彻底变革世界能源供应格局,甚至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清洁能源,提供无限的清洁能源。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