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虎跳峡的期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西部江河行”漫记(五)■陈宏伟

  不到现场,很难想象长江第一湾的壮观。

  25日上午,我们站在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政府办公楼上俯瞰长江,一江碧水由北而南,在老君山前,轻轻一转身,向东奔流而去。

  正因为这神奇的一转,长江才没有流向境外,而成为滋养其中下游近4亿人口的中国的母亲河。

  长江第一湾沿岸,水土丰美,气候宜人。“一年只要耕作两个月,种一年地可以吃三年。”村民李家珍说。李家珍还会养兰花,听他说有一种兰花只能在这里生长,换个地方就活不成。依靠养花,他每年可以增加收入1万多元。在他的花房里,有着总价值10多万元的兰花。

  汪永晨说,更重要的是,这里的长江孕育和传承了源远流长的纳西文明。

  在石鼓镇,我们从一群年龄从50多岁到80多岁不等的老人那里,听到了天籁般的纳西古乐——《山坡羊》和《水调歌头》,听到一个农民老人动情地讲述纳西族的悠久历史和典故。

  在我们的请求下,李家珍11岁的孙子李晓孝为我们清唱了一首纳西歌曲,唱了一半,已经感动得我们泪流满面。

  这里的每一个村民都小看不得,一不小心你就能遇着农民书法家,或者纳西古乐表演者、兰花养植专家、果树栽培专家。甚至,从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名字里,也能读出文化味道:木光之、木森青、李晓孝……

  采访过数位村民,能很容易感受到这里富足、安逸、祥和的气氛。

  然而,虎跳峡水库建成后,这一切将沉没在库底。水问题专家马军说,虎跳峡水坝建成,回水将上溯200公里,石鼓镇便成为历史。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虎跳峡水坝一直成为李家珍们心里的一份担忧。常常与李家珍一起演唱纳西古乐的几位老人的家族在这片土地上均已生活了四五辈。故土难离,多数人不愿意迁移。

  萧亮中的故乡香格里拉县车轴村也在长江第一湾,这位为保住长江第一湾殚精竭虑,并于32岁英年早逝的人,被当地百姓称为“金沙江之子”。百姓们自发凑钱为萧亮中立了一块碑,那块略显单薄而饱含深意的碑和萧的墓地一样背山面水,望着金沙江。

  “如果能保住长江第一湾,萧亮中就算没有白辛苦一场。”萧的邻居、一位姓张的老人说,“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不能叫

和谐社会。”

  “按照规划,虎跳峡水坝涉及10万移民,面广量大,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偏偏虎跳峡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马军说,“虎跳峡一侧是

丽江境内的玉龙雪山,另一侧是香格里拉境内的哈巴雪山。山高谷深,可以建成260米左右高的大坝。而且,虎跳峡建坝,对于长江中下游各级水电开发都将带来利益,使它们的单位发电成本大幅降低。所以,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无论如何,一切必须十分慎重。”

  事实上,我们在虎跳峡看到,曾经开始的勘探施工已经停了下来。青绿色山体上裸露出褐色或白色的岩石,还有几个探洞;江心堆着大量乱石,几乎占据半边河床。

  眼下,在当地,关于虎跳峡,既没有继续建设的迹象和说法,也没有停止建设的迹象和说法。传言则是满天飞舞……

  据可信的说法,虎跳峡摄人心魄的壮观,曾经几次令来此游玩的外国游客激动得下泪,他们说,一些发达国家可能有比虎跳峡地区更先进的物质文明,但却永远不可能拥有这里的自然美景。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