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国际大科学和大工程计划 中国力争不“缺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 17:27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崔清新、邹声文)记者日前从科技部获悉,中国近年积极参与并牵头一系列国际大科学、大工程计划,力促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

  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为下一代核能利用做准备

  美国、前苏联等在20世纪80年代倡导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是继国际空间站之后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旨在通过可控的核聚变反应造出一个“人造太阳”,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

  该计划目前的参与方包括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在这一为期35年、投资约100亿欧元的国际大型科技合作项目中,中国将承担建造总费用的10%,平等参与该项目的实施。目前,中国已先后派遣多名技术人员到ITER联合研究中心从事相关设计研发工作;结合今后将承担的任务,中国国内相关单位已着手进行近20项技术课题研究。

  积极参与多个国际空间计划抢占空间竞争有利地位

  在空间研究领域,我国积极参与了中欧伽利略合作计划、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等。

  中欧伽利略合作计划是由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空间局共同发起的欧洲民用卫星导航计划,旨在建成一套独立于美国GPS系统和俄罗斯GLONASS系统、能够覆盖全球的多用途、多功能的民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总投资35亿欧元。中国是参加“伽利略计划”的第一个非欧盟成员国,将向伽利略计划投入2亿欧元,其中7000万欧元用于支持中方加入伽利略计划开发阶段费用,1.3亿欧元用于部署阶段费用。

  据介绍,自2005年4月开始,中方已派出三名专家赴“伽利略联合执行体”工作。目前首批合同已签署,中欧伽利略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今后将朝系统建设和特许运营方向进一步发展。

  全球对地观测系统计划通过多个观测地球的平台相互配合使用,实现对全球陆地、大气、海洋等多个角落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2004年11月,中国加入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并将在2020年前发射100多颗卫星,涉及国土资源、测绘、水利、森林、农业和

城市建设等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这不仅会形成中国自己的对地观测网,还能和其他国家对地观测平台一起,组成全球对地观测系统,为对地观测领域的全球一体化做出贡献。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共同支持的一项空间探测计划。这一计划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扰动、触发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进而建立磁层空间暴的物理模型、地球空间环境动态模型和预报方法,为空间活动安全以及维护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科学数据和相应对策。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中国第一次以自己的先进空间探测项目同发达国家从技术到应用的高层次、实质性的对等合作。2003年12月,双星计划“探测一号”卫星被送入太空;2004年7月,“探测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至此,中国科学家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得以真正实现。

  专家介绍,中国的这两颗卫星将与欧洲空间局磁层探测计划已发射的4颗卫星联合探测,形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体系。卫星观测结果将由中国与欧洲共同享有。该计划的成功实施,促进了中国空间物理学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空间探测技术的创新能力,确立了中国在国际空间科技界的地位。

  积极参与重要国际生物计划跻身于国际生命科学前沿

  生物技术是20世纪后期人类科技史上最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安全的重点。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生物计划,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脑计划、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等,有些研究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继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的第三大科学计划,对人类认识自身,提高健康水平,推动生命科学、医学、生物技术、制药、农业等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后,成功完成了1%人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并提前两年绘制完成负责部分的“完成图”,跻身于国际生命科学前沿水平。

  人类脑计划是生物领域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又一国际性科研大计划,其核心内容是神经信息学,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脑、保护脑和创造脑。2001年10月,中国成为参加人类脑计划的第20个成员国,并开始启动“中华人类脑计划”。目前,中国已经研制成功第一个脑解剖图谱,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步入世界前沿。

  中国科学家首先提出并领衔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是第一个关于人类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组计划。目前,已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个实验室参加,中国科学家承担了30%以上的研究任务,成为推进该计划的主力。据介绍,这一计划现已鉴定中国人胎肝蛋白质3000种,法国人肝脏蛋白质5000种,中国成人肝脏蛋白质12000种,并建立了数据库。该计划将在2010年前后完成。

  参与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等积极探索科学前沿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等基础领域的科学研究,为探索科学前沿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始于1989年,中国是该计划的发起国之一。该计划由四个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分计划组成,即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和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在古环境演化、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水资源和水循环、碳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国际水平的成果,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论文。

  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计划打穿大洋壳,揭示

地震机理,查明深部生物圈和
天然气
水合物,理解极端气候和快速气候变化的过程,同时为深海新资源勘探开发、环境预测和防震减灾等实际目标服务。2007年,这一计划将全面启动。2004年,我国已正式加入这一计划。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