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温州模式引发各地追捧,个人合作建房河北再试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 09:45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赵志国)

  唐山试验

  在搁置了一年多之后,颜宝存又重新对他的“合伙建房”计划充满了希望。

  “最近温州合伙建房的消息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刺激,他们已经成功地拿到了一块地,说明当地政府已经认可了这种模式,这个接近成功的先例对我们是个鼓舞。”

  11月初,颜宝存正式向社会发布了他的“合伙建房倡议书”,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已征集到了200多个和他志同道合的购房伙伴,将计划迅速地付诸实施,颜宝存在唐山发起的这个行动开启了河北省内个人合作建房的序幕。

  24岁的黄静是这一计划的坚定支持者,这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公司职员,十分渴望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然而以她目前不到1000元的月薪,要想在唐山市区买到一套

商品房简直是个奢望,“现在唐山市区的楼盘大都在每平方米四五千元以上,以我的收入水平,起码要用30年时间才能买得起一套商品房。”所以当她了解到颜宝存的合伙建房计划时,毫不犹豫地就加入了进来。

  关于颜宝存这个人,记者了解到的是,他曾是唐山工人

医院的财务科长,内退之后自己经营一家小公司,住的是一套只有46平米的小房子,8楼,没有电梯。由于想改善自己家庭居住条件,但又对当地居高不下的房价望而生畏。他才产生了要联合一些和他条件差不多的人一起“合伙建房”。

  11月23日,颜宝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要以“相对市场较低价格获得自用住房”,对购房伙伴的要求是“年满十八周岁无房者和五十周岁居住四层楼以上者或现住平房欲换楼房者”,在自愿的基础上结成一个合伙组织。

  关于合伙建房的运行模式,颜的计划是,由每位伙伴以本人名义在特定银行存入一年定期存款10万元,存入资金用于购买土地,遇有土地购买机会,组织者召集全体伙伴商议,愿意在该位置建房的,就把自己名义下的存款转入开发商在同一特定银行单独开设的账户。购买土地成功,资金由银行按成交金额拨给土地管理部门;购买土地不成功,资金由银行如数退回每位伙伴的存款账户。购买土地后,伙伴们按概算再次在自己账户里注资,用作建房款,支付方法按工程形象进度由银行管理。房屋建成后,在全体伙伴中用价格竞拍方式进行位置分配。

  阻力重重

  这一计划到底能否获得成功,颜宝存和他的伙伴们心里都没底,在他的合作伙伴中,有的是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有的是已经退休想换大房子的老年人,这群人的共同特征是,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他们没有能力预知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至于将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他们也不知道。

  对于这一计划,颜宝存最担心的还是政府部门是否支持,去年年初导致他们合伙建房计划搁浅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政策依据和政府支持。“当时我们到规划局、工商、城建部门去问,他们都没有听到过这种事,都认为这是一个政策上的空白,所以他们都无法支持我,就是说我的做法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所以事情就搁置起来了。”

  最近发生在温州的事情让颜宝存找到了依据,“温州能做成,唐山为什么不能。有了成功的先例,合作建房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最近,颜宝存和当地一家商业银行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银行方面对他的计划表示支持。接下来,他准备请求政府方面的支持。在倡议书的基础上聚集起资金,然后起草“委托书”给市政府,将这些钱交给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帮助他们买地盖房子。

  事情的进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按照设想,成立一家合伙建房协会来对购房过程进行协调和运作是最合适不过了。然而当颜到当地民政部门咨询时,得到的答复是“这样的协会组织听都没听过,恐怕很难申请下来。”

  前途莫测

  在唐山的这场个人合作建房实验之前,石家庄也有人提出过类似的主张,但遗憾的是最终却没有能付诸行动。

  去年3月,石家庄一个叫宋增建的年轻人在网上发帖,表示将打造一个石家庄模式的“业主集资建房”项目“水晶花园”,随即引发了热烈地讨论,其中不乏质疑和指责的声音,反对者把这一计划称为“乌托邦式”的空中楼阁,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和相应的支持,这一计划最后不了了之。

  对于个人合作建房,拥护和反对的声音总是针锋相对,有人把这归结为“中低收入阶层面对高房价的无奈之举”。有人则认为这种行为与现有的市场经济游戏规则背道而驰,甚至所谓成功了的温州模式,也不过是“变种的团购”或“项目代建”,甚至不排除投资或投机的行为。

  对于合作建房者先筹集一笔钱,然后委托开发商操办的做法,记者采访的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这实际上是变相的团购,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建房。“另外,受委托的开发商会否尽责都是问题。”

  这位专业人士认为,许多地产问题都是后置的,比如成本后置、风险后置,“问题出现后,你用什么机制和方法去解决,集资者是否认同这种解决方法。如果最后交不了房,责任由谁来承担?”

  另外,地产需要多方面的专业资源与社会资源。但由于专业信息不对称,集资者的理解会有偏差,或者过于简单化,认为拿个地就能盖个楼。“专业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后面的困难意识不到。”

  对许多人来说,个人合作建房最大的诱惑就在于房价的下降,但反对者认为它违反了社会分工日趋细化、专业化的发展潮流。即使房价降下来了,合作者也将会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而这些看不见的成本,恰恰会抵消所节省的费用。”

  尽管不合潮流,但个人合作建房仍然获得了社会上众多中低收入阶层的欢迎,因为它的出现,正是对当前居高不下的城市房价的一种无声回应和价值取舍。作为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产物,个人合作建房注定不会成为未来地产行业的发展主流,但这种回归原始的地产模式却对当前畸形发展的行业提出了挑战。

  延伸:各地个人合作建房现状

  温州:先行一步

  2006年11月15日,温州市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赵智强向外界披露了一条消息。他们已经通过当地一家房产公司以1.0458亿元的价格得到一块政府出让的30亩土地,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规划建成260套住房。

  这块地在温州市龙湾区,地块均价为每平方米4100元,预计建成后房屋成本价为每平方米5300元,低于周边楼盘每平方米10000元左右的市场价,将能达到个人合作建房低于市场价30%的目标。

  这次土地投标中,赵智强出人意料地引入一家温州市瑞安房地产开发公司,毕竟专业的事情还得专业的公司去做。赵智强与对方事先约定,在完成土地投标与房屋基建工作后,房地产公司的任务就完成了。

  拿到土地对个人合作建房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赵智强告诉记者,如果进展顺利,2008年时候,260户会员就可以搬进新家了。

  北京:步伐加快

  继温州合作建房成功拿地后,北京的于凌罡也加快了合作建房的步伐。于凌罡称,截至23日,已有230多人报名。而另一位合作建房发起者孟宪生则与开发商联手,着手进行位于房山和大兴交界处一个占地面积达1000亩的前期土地运作。

  于凌罡还称,这批报名者共登记了300套房子,有的是一家登记两套。截至23日,19.4万平方米地上住宅面积已全部登记完毕,登记资金达4000多万元。

  据了解,目前新基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卫克率旗下红炫制造出面支持于凌罡,双方已就具体合作细节进行了接洽。这也是继冯仑之后,开发商再次出面支持合作建房。

  广州:土地难拿

  据广州合作建房发起人魏琨介绍,广州合作建房自2004年成立至今已3年,但目前仍未成功,这其间最大的困难就是拿地。

  魏琨称,广州合作建房已注册公司,名称为“广州众建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目前会员已有2430个人。

  沈阳:人气不足

  沈阳合作建房可谓一波三折。发起人吴卓2005年初放弃原公司经理职位,一心筹备建房事宜。但之后,吴卓及他的合作建房社团曾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到2006年7月,社团终因人数一再减少而名存实亡。

  “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拿地。”吴卓称,现在他们在找开发商合作,希望开发商出钱帮忙拿地,等房子建成后开发商楼盘底商部分全归开发商。

  南京:主体不明

  南京合作建房发起人邵角,这几天的MSN的签名改成了“温州模式在南京不适用”。邵角说,现在南京合作建房最大的困难就是成立组织,目前他们正在申请成立一个“合作建房协会”,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