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顾随的眼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 08:56 中国经济时报

  ■韩三洲

  知道顾随(1897—1960)这个名字,是早些年从他的学生叶嘉莹的文章中读到的,颇有些本末倒置的意味。近些年来,随着顾随本人早年著作一本本地面世,这个被人称作为“隐藏的大师”的名字开始被很多读者所熟悉。其实,顾随的很多弟子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了,如周汝昌、史树青、邓云乡、郭预衡、黄宗江、吴小如等,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加拿大籍的叶嘉莹教授,更是以老师晚年名号“驼庵”名义,在南开大学设立了“叶氏驼庵奖学金”,以奖励后辈学子。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曾说,“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读《顾随年谱》,读出来了一个多愁善感、伤春悲秋的谱主。这个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学生,却成了中国旧诗词的最后守望者之一。16岁那年,母亲的病逝,“更让一颗脆弱敏感的心灵,总是悒郁而伤感。” 自1927年起,顾随先后出版过七种长吁短叹、泪水盈盈的旧体诗词集,无论是《无病词》、还是《味辛词》、《荒原词》等,都充溢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孤怀哀伤。月缺花残,人世代谢,都可引发诗人的愁思恨缕,青岛的樱花谢了,他在信中写道:“此间的樱花已由盛而衰,落花满地,残蕊缀枝,甚可怜。”顾随与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是终身至友,两人之间还有个“约定”,把旧体诗和新诗分划领域,各守一体,冯至不写旧诗,顾随也不去写新体诗。冯至的新诗《别羡季》,充满着离别友人的缠绵愁苦,而30岁的顾随读到冯至的《乌鸦》时,“读到一半,竟自大哭起来。那天是礼拜天,同事们都出去了,所以我有一个恣情痛哭的机会,虽然并不曾放声。似乎我是为了老冯而哭,不是为我自己……”

  旧时文人,大都痴迷于京剧。顾先生也是个戏迷,常常携妻挈子地全家去看戏。别看他诗词曲赋写得曲折哀婉,细腻入微,可他却不喜欢舞台上摇曳多姿、缠绵多情的梅兰芳,却偏偏看上了那铜琶铁板、大声锒铛的杨小楼。享有“武生宗师”盛誉的杨小楼,靠着自己“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是京剧界的代表人物。1938年正月,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小楼逝世。据弟子回忆,第二天,顾随走进教室时面容惨淡,一言不发,先是在黑板上抄了四首词,接下来就是当众大哭,他止不住地呜咽说:“昨天杨小楼死了,从今后我再也不听戏了!”此情此景,真有些似古人“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那种场景。自此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先生是否再没听过戏?手边的这部《顾随年谱》不曾记载。那先生在黑板上写下的四首让他伤痛欲绝的断肠词,又是什么内容?不知后人还能考证得出来么?

  什么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顾随的一生应该是最好的诠释。天时、人事,似乎处处都与先生过不去,怎能不令诗人凄凉寂寞、无限伤感呢?

  (《顾随年谱》闵军撰中华书局2006年9月出版定价:42元)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