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滨海化工区打造顶级配套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 03:48 天津日报

  三大公用工程

  ■ 能源工程滨海化工区建成后,将新增用水量80万吨/日,用电负荷163万KW天然气负荷44.4亿立方米/年。

  ■ 环境和环保设施工程形成系统绿化用地,绿化率达到10%至25%。

  ■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一体化物流运输系统,将大港化工区和临港化工区联成一体。使运输总能力达到1.3亿吨/年。

  本报讯(记者柳悦)昨天,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在其制定的天津市建设石化产业基地“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至2015年,滨海化工区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预算总投资为280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投资将达到180亿元。目前,滨海化工区各项公用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据介绍,天津滨海化工区按照世界级化工区“一体化”先进模式,统一规划和建设交通运输、通讯、供水、供电、供热、排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以确保公用工程进度,满足主体化工项目建设和竣工投产的需要。滨海化工区公用工程规划建设的要点包括:按照基地项目需要的热电量,建设适度规模的热电一体化工程;建立立体物流供给系统,提高传输效率;合理利用资源和

能源,节约物耗,降低能耗;按照一体化清洁生产,实现“零污染”排放;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实现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建设投资多元化,确保工程进度,满足化工项目生产运营需要。

  据悉,滨海化工区将投巨资建设3大公用工程,目前已进入前期建设阶段:一是能源工程。滨海化工区建成后,将新增用水量80万吨/日,用电负荷163万KW天然气负荷44.4亿立方米/年。如在第一水源格局建设中,按照不增加1吨淡水指标,建设3座20万吨/日海水淡化厂,最大限度地扩大海水和亚海水直接用于生产装置冷却。同时将建设2座10万吨/日中水厂,建设一套冷凝水回收系统,可以大量节省水资源。在第二水源格局建设中,石化产业基地用水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前由引滦、引黄两水源供给。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本市供水量可提高2至3倍,进一步形成多水源供水的格局;二是环境和环保设施工程。在化工区与外部区相接处设置500米宽隔离带,区内地上布置通道和150米宽的纯绿化带及架设输变电高压走廊,并结合功能区分设置绿化景观带和绿地,相互隔离,形成系统绿化用地,绿化率达到10%至25%。在污水处理方面,将新增需处理污水量37万吨/日。建设2座15万吨/日和1座1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总能力达40万吨/日,形成20万吨中水回用,实现污水处理再利用及减量排放;三是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一体化物流运输系统,将大港化工区和临港化工区联成一体。使运输总能力达到1.3亿吨/年,其中铁路运输为3200万吨,公路为1800万吨,港口与管输为8000万吨。如铁路交通运输最终将形成京山线、北环线、李港线及在建的黄万线构成的滨海新区铁路交通网,为滨海化工区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铁路运输保障。通过铁路运输的物料总量将达到3200万吨/年。同时,通过改造南仓编组站、北塘西编组站,修建或改造天津港南北疆、咸水沽至南疆、天津西站至李七庄等9条必要的联络线,可有效提高运输能力。在管输建设方面,将建设与河北、山东管网相连约100公里的管道,形成天津与周边省市原油管输网。在滨海化工区公路建设中,规划将大港至塘沽的海防路改造为双向8车道约20公里的天津石化大道。基地内将建设140公里区内道路,形成往北与河北唐山、秦皇岛相连;往南与河北黄骅、沧州相连;往东通过京津塘、津滨、津晋

高速公路和津沽公路等与市区相连,通过滨海新区公路交通网的建设,连通环渤海,辐射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