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九成专利愁钱嫁不出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 08:15 沈阳网-沈阳今报

  

“气死苍蝇”马桶,找到婆家不容易。(资料图片)核心提示: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发现,到今年6月份

  为止,专利申请量突破了300万件,而这些专利60%来自民间发明人。仅沈阳市今年4 5月份的专利申请量就已经达到650件,全年专利计划申请量5100件。据保守估计,这个数将会远远超过。民间个人专利如此繁荣,他们有的甚至举债申请专利,而他们最后却发出感叹,专利转化太难了。

  专利故事1:

  磨刀器六年寻不来资金

  发明快速磨刀器的是两位张姓技工,他们两人同在一个单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两个又共同研制出了快速磨刀器,并于2000年申请了发明专利。只要来回拉两下,磨刀的工作就完成了。张师傅介绍说,为了让磨刀器更耐用,仅在研制的时候,光模具就做了上百个,并从当初的只能磨刀变成了现在也可以磨剪子的磨刀器具。

  从成本上看,一个磨刀器的成本在2元左右,可市场售价应该在15元左右,市场利润应该很可观。为了此项发明,两位师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共计投资了几十万元,做小试,做中试,去全国各地招商,到国外考察市场,可直到现在为止,张师傅的快速磨刀器还是待在深闺之中。

  六年之中,两位张师傅并没有停止寻找资金的路途,期间有一位朋友为张师傅介绍了一家美国公司,该美国公司表示可以为张师傅投资兴建一个加工厂,但也开出了相对比较苛刻的条件,利润分成逐年减少,而对生产的控制,又没有相对的权力,这样的条件,张师傅无法接受,最后这个投资不了了之。张师傅说,“我们就想找一个国内投资商,两方面可以齐心协力一起做事就成。而对国外的投资方式可能是很先进,可对于我这样一个大老粗来说,我也搞不懂,所以有这样的投资商我们也只能放弃。”

  专利故事2:

  父女手捧30余项专利

  家住铁西区的赵义(化名)父女俩,父亲是一家企业的职工,而女儿则是一所职业中专的学生。他们手中持有30多项专利,这是他们父女近10年之间申请的。他们申请的既有发明专利,又有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开始就是家里的锅。为了让锅快点煮饭,父亲研制出了一种高压锅,同时申请了几项发明与外观设计专利。而后的一段时间里,父女两个人针对厨房里的用具如锅的手柄设计等又先后申请了共计30多项专利。且不论专利的实用性与可开发性,单就这30项专利来讲,父女俩为此就付出几万元的专利申请费。如此再加上研究的时候所要付出的材料费等,这个数字还要再加上一些。

  这位父亲介绍说,到目前为止,这几项专利也没有找到可以投资的资金,而对于已经付出了很多的家庭来说,个人是不可能进行投资的,自己也很想找到一个可以投资的企业,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

  专家支招:

  民间专利出路该怎么选择?

  那民间专利空间应该怎样才能走出现在的困境,而最后对接成功呢?史所长与另一家刚对接成功的塑料模板项目负责人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在申请专利之初,考虑专利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小项目,只要是可以为生活带来便利,在对接时都会比较容易。比如前一段时间刚刚对接成功的多功能开瓶器,虽然投资不大,但却很快被对接出去了。

  二,专利申请之后并没有完事大吉,专利申请人也需要做必要的市场调查,而涉及一些生产模具的项目,发明人也一定要有相应的成品制作出来,如有可能,要完成产品的小试、中试及大试等相关程序。

  三,对于发明人来说,他们对于自己的项目更了解,如果可能,可与三五知己共同办厂,也有利于推广,前一段时间申请过的汽车变速箱的项目就是自己研制自己与朋友投资共同生产的。

  四,转让费要灵活。在很多专利的转让过程中,致使对接流产的一个潜在因素是因为转让费的问题。很多发明人一旦发明成功就认为手里握着个金元宝,转让费要得比较高。如果在转让费的问题上达不成共识,那可以多种方式进行,合资、合作等,都可以让专利成功对接。

  五,有了专利构思之后,可以将项目进行推广,而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做专利申请,这样也可以为发明节省部分资金。本版稿件均由记者刘妍采写

  发明者们对专利痴狂

  记者见到王先生的时候,实在被他感动了,因为他拿到了刚刚申请的专利证书,自行车伞架的发明专利。之后,他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记者,向记者介绍他的发明。在对所持有的发明如何使用上,王先生介绍得非常全面,并且眉宇间都能看到他的那份对发明所持有的热情期待。而对于以后将此发明如何转化为生产力上,他又没有过多的把握。

  与王先生相同的是,记者还认识了一位研究扫雪车的退休教师,他为了他的发明也充满了高昂热情。利用退休的时间,于老师开始研制扫雪车,他几乎将退休之后的所有精力都付出在扫雪车的研究上,光设计图纸就画了几千张。多年来,于老师对于自己的扫雪车可以为未来的扫雪工作进行服务深信不疑,并对将来的市场发展有着美好的向往。

  对接成功率不足10%%

  昨天,记者采访了沈阳

亚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的史所长,作为一名专利律师,副研究员,他在专利代理这个行当已经工作了20年,他说,“从业20年以来,专利代理的对接成功率不足10%%。”而民间专利的对接率更低。对于造成大量的民间专利流失不能转化生产的主要原因,他主要分析了几点。

  一是专利是一种构思,有了这个构思就可以申请,而落实到实际生产上时,二者的差距非常大,也就是草根专利质量较低、“含金量”不高。二是很多专利持有人对自己的专利期望值很高,他们会将投入生产后应该赚多少钱算得很细,但对于如何转化生产却又考虑的不多。三是专利申请后对市场调查不多,产品的适应人群是哪些,可行性论证也没有做,这样从另一方面加大了厂家的投资风险。四是我国尚未建立支持民间专利转化的资金、政策、组织体系,民间专利生存空间狭窄。五是有些专利中介组织不成熟,有的专利中介组织甚至是“骗子”。

  草根专利也有市场

  大量的专利躺着睡大觉,可确实没有需要的厂家吗?辽宁金发新

能源开发公司的安助理在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有1亿元的流动资金,非常想找一个具有可行性的项目进行投资,可又苦于没有合适的项目。他说,一些专利项目缺少必要的检验环节。对于前一段时间的风力发电专利项目及汽车防盗锁的专利项目他比较看好,但风力发电还需要到北京的权威部门去进行必要的检验,汽车防盗锁也需要做必要的市场调查。

  但如果这些都由投资方来做,无形中又增加了投资方的风险,而对于投资方来说,却是发明一方的投资转嫁,企业在投资时不会不考虑这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量的民间专利都缺少必要的检验与市场调查环节,也是民间专利对接成功率不高的原因。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