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民歌之乡”展新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 00:09 人民网-市场报

  嘉禾县湖南省命名的“民歌之乡”、“花灯之乡”,今年7月,嘉禾民歌中的伴嫁歌又成功地申请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前不久,全县组织17个乡镇及部分县直机关单位选送105个节目进行了3天的民歌比赛,通过富有特色的民歌表演,吸引各路客商,在歌海如潮的氛围中取得了招商引资好效果。

  艺术奇葩放异彩

  嘉禾伴嫁歌渊源流长,传说义帝女儿楚玉率众女孩为她伴嫁哭嫁,伴嫁坐歌堂的习俗便代代相传。嘉禾伴嫁歌数量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不完全统计,歌词3000多首,曲调有300多首。传说嘉禾歌王罗四姐,能歌善舞,到广西找到刘三姐会歌,唱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时至今日,嘉禾伴嫁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虽有所淡化,但伴嫁歌仍在传承,1993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歌之乡。伴嫁歌还被搬上舞台、银幕……

  嘉禾县民歌中的伴嫁歌不仅历史悠久、数量多,它的演唱内容和形式都有独特个性和风格,如果把伴嫁歌内容和形式连贯起来就是一幕充满诗情画意的民俗歌舞剧。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民族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上海、广西等电影厂家,谢晋、王佑贵、刘晓庆、张也等文艺界名家都曾来嘉禾采风,把嘉禾伴嫁歌搬上电影《芙蓉镇》、《山道弯弯》、《梦牵故乡》等作品。2005年中央电视台以《悠悠嘉禾伴嫁歌》为题播出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传世珍宝唱大凤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与日俱增,近年来,嘉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嘉禾民歌,特别是伴嫁歌的创作发展工作,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量的倾斜政策,使根植于嘉禾大地上的这一传世珍宝得到了弘扬光大。

  今年以来,嘉禾县委充分认识到民歌的魅力,举办第二届嘉禾民歌艺术节,为了扩大民歌影响,县委对各村的文化艺术进行了摸底,并组织筛选出一批能够反映当地特色的艺术作品,通过摸底,涌现了一大批为艺术民歌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人和事。石桥镇党委委员王亚雄等人,对舞龙舞狮艺术从未接触过,而为了代表本镇舞好龙狮,他们一个个连续几个月利用早晨早起,夜间晚休和国庆长假等时间进行苦练,在排练期间,有时为了踩好一个鼓点,他们反反复复要练几十次、手脚都磨出了老茧,最后在参赛时一举获得了二等奖。县文化局文艺骨干胡蓉、曾秀英等人在演艺时因长时间在地板上拖擦,手肘和脚膝一次又一次被拖擦得红肿,但她们强忍着疼痛,全心身地投入到剧情之中。泮头乡文化站退休干部肖成富与女婿一起在广东

东莞办了一家彩绘玩具厂,并担负外事、投资等事务,8月中旬,当乡党委提出请他回来当艺术节指导时,他说服女婿请了一个月的假,可县里的艺术节因故推迟到10月底,他又二话没说,继续投入到乡里的参赛节目的排练之中,每天穿梭在几个参演村代表队之间。为了能够参加这次民歌艺术节大赛,一展各自风采,有的歌手从外地赶了回来,有的民间演出队还向组委会“走后门”,“拉关系”。现为广州武警边防文工团演员的李佳,一听说家乡要举办第二届民歌艺术,她便主动请缨,最后代表广发乡参加演出,并获得了音乐演唱一等奖。

  歌乡醉客乐山水

  “嘉禾这次举办的民歌艺术节阵容庞大,门类齐全、赛事隆重,效果特佳,它展示了我们中国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梅花奖获得者郭为民在观评了嘉禾民歌艺术节后如此感慨地说。

  确实,嘉禾举办的此次艺术节从今年初筹办以来,已历经9个多月筛选和排练,在10月27日至29日的“擂台”赛上,来自17个乡镇和10多个机关单位的105个参赛节目中,有1100多名演员参加了演出,其中年龄最大的唢呐师唐土生已是74岁高龄,年龄最小的是该县珠泉完小选送的代表队,平均年龄还不到9岁。参赛节目有婀娜多姿的民间舞蹈、悠扬醉人的现代演唱、风趣诙谐的花灯、原汁原味的器乐、腾空翻舞的龙狮五大门类,演员有机关干部、乡镇干部、专业演员,有农民、学生、老师等,出现了父女、母女同台演唱,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嘉禾民歌的生存空间。为了能使嘉禾民歌冲出湖南,走上世界,该县还对第二届艺术节的参赛节目进行了硬性规定;参赛演出没不受区域限制,但在音乐、舞蹈、器乐三大门类上必须表演嘉禾民歌,不是嘉禾民歌的,只能当作表演,不能参加评奖。

  高规格、高质量的演出,不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而且,还赢来了四方来客。该县城关镇西街一位白发苍苍,现年已84岁,双手拄着拐杖,名叫王水姣的老阿婆在戏台边告诉笔者,几十年没有看到这样的节目了,这两天看到后,心里特别的喜欢,特别的高兴。不管是歌舞、器乐,还是龙灯狮子,都跟嘉禾倒缸酒一样醉人。

本报记者 冯志伟 通讯员 欧阳资文 黄志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