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通胀压力仍存 谨防公用品价格快速上涨抑制内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10:05 中国新闻网

  

通胀压力仍存谨防公用品价格快速上涨抑制内需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1.3%,在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预计这一指数今年全年将达到1.5%,并指出,未来水、电、天然气等公用品的价格将陆续上调,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中新社发 吕建设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1月21日电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1.3%,在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预计这一指数今年全年将达到1.5%,并指出,未来水、电、天然气等公用品的价格将陆续上调,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另外,央行第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的调查显示,居民预期物价上升的占比升至44.2%,为历史第二高位。

  央行的调查显示出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即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较为悲观。近来,

邮政资费、水价等,都在上涨,作为调价基本程序的听证会纷纷变成涨价会,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一程序失去信任,而邮政资费的调价,连基本的听证程序也省略了。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的忧虑是必然的,因为它让公众感受到了制约公用品价格上涨力量的脆弱乃至缺位。

  水、电、天然气等公用品的价格上涨,对公众心理带来的压力是极为明显的。这些价格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们的上涨很容易加重公众对未来不确定性预期的担忧,而这一点恰是导致中国居民储蓄增加,人们不敢放心大胆消费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国把扩大内需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而要拉动内需,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增加居民的收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水、电、天然气等公用品价格持续上调,有可能给中国拉动内需战略的实现带来不利影响。

  首先,中国居民的收入未能与GDP保持同步增长。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GDP以9%左右的速度增长,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工资占GDP的比例,则从1989年的16%下降到2003年的12%。工人和农民工的工资更是连续数年停滞不涨。其次,收入分配不均。据《中华工商时报》披露,中国大约80%的储蓄是由20%的人拥有的。虽然居民储蓄高达14万亿,但存款主要集中在10%的人手中。人民银行一次关于“储蓄目的”的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储蓄的目的依次是攒教育费、养老、买房

装修,此三项被称为“新三座大山”。居民的收入增速远远跟不上
房价
、医疗及部分公用品价格上涨的速度。

  尽管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人均收入依然较低。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介绍,2005年中国人均GDP为1703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25、日本的1/21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球排第110位。因而,有关部门应该客观评价公众的承受能力,同时,从拉动内需的战略高度出发,重新审视公用品价格持续上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阻止公用品价格的过快上涨。(魏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