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社评:对接资本市场民企还需补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02:30 中华工商时报

  在日前闭幕的“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论坛”上,出席会议的银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坦陈要加大力度促进资本市场对民营经济的开放程度。

  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之所以成为焦点,就在于其发展并不如人们想象般顺利。

  首先是融资难问题并没得到根本性解决。

  如屠光绍所言,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其融资难的问题突出与四个“不对称”有关:首先是金融市场的体系发展和包括非公经济在内的经济发展体系的不对称;其次,全社会在发展多元化经济主体的时候,金融机构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第三,金融市场的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对称;第四,金融市场的效率、服务和包括非公经济在内的社会需求相比也不对称。

  作为

证监会的负责人之一,屠光绍所担心的是资本市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我们想说的是事情的另一面,即对民营企业而言,进入资本市场并非看上去那么美,或许是要付出某种代价的。

  随着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民营经济获得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在最近的几年内,就直接融资而言,民营企业在进入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或采取IPO,或采取BS(借壳上市)实现了在上海和深圳

证券交易所上市,所谓的“民营上市公司”数量正在逐渐壮大。

  然而,正如本报一直以来的观点,民营企业上市则意味着其成为公众公司,因此,在相关的利益分配、治理结构及其代理问题方面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如不及时调整,则很难脱离从红极一时到黯然退场的窠臼。

  从近年来上市公司高管违法违规现象的曝光就可看出一斑。在近段时间呈现白热化的趋势。最近,一些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集中出现的迹象。令人痛心的是,有很多公司高管,是在对公司性质没有正确认识的前提下为自己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比如大股东占款等问题,比如过度的关联交易等问题。

  而这些,都是在家族企业时期所形成的管理思维惯性所致。

  因此,站在资本市场门前,民营企业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和足够的准备。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崛起,使上市公司这种比较高级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受到民营企业的青睐,而

股票发行环境的改善、优质民企的异军突起以及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全面开展更加促使了该种趋势的加速。

  民企是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首先要给外部资金一个充分的理由。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投资者更关心的问题还在于公司治理。如果被狭隘的、封闭的团体或个人所操纵,最终不仅是上市公司资源的流失,更重要的是,也势必损害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21B4)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