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汽车消费环境高层研讨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 12:52 经济参考报

  消费 环境 科学 发展

  本报讯 11月19日,“中国汽车消费环境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资深专家以及汽车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营销负责人会聚一堂,围绕中国汽车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并展开了讨论。本次研讨会是由新华社新华网、《经济参考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联合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协办。

  同中国快速崛起的经济总量一样,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也同样令世界为之侧目。据统计,2005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已位于世界的第二,产量则居世界第三。汽车产业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全面步入工业文明时代。与此同时,中国快速步入汽车社会,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环境、政策、舆论问题,这些因素也直接影响甚至制约了汽车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与汽车产业和消费相关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企业代表。研讨会旨在为政府和企业搭建一条互动沟通的桥梁,使企业能够清楚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的具体细节,也使政府决策部门能够更多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制定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政策及法规。与会者还就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厂商代表也充分表达了意见。

  当前,

国际油价在高位徘徊,作为主要以石油为能源的汽车行业,高油价成为制约汽车消费和影响汽车消费趋向的重要因素。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就当前油价对汽车消费的影响以及汽车新能源等涉及汽车行业长远发展的问题也发表演讲。

  会议还就中国汽车消费的媒体环境、道路交通等涉及汽车消费的话题张开了讨论。

  为政府和企业搭建互动沟通的桥梁

  新华社副秘书长、新华网总裁 周锡生

  汽车是时下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汽车的消费环境无疑也是这个话题中最受关注的关键词。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在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呼啸疾驰。中国汽车市场也在迅速地发展壮大,已经位居世界第三,并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我相信,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汽车产销同比增长了27.56%和25.69%,其中乘用车产销422.54万辆和411.10万辆,同比增长34.06%和31.68%;商用车产销166.57万辆和165.48万辆,同比增长13.60%和12.92%。据估计,今年汽车行业增长率将在20%以上,年产销突破700万辆大关已成定局。

  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汽车消费环境。汽车消费环境是个大命题,它不仅包括汽车行业的各个环节,诸如生产企业、生产者、销售渠道、销售终端等,也包含了汽车相关的诸多因素,例如汽车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消费者、购买力、能源、环保、城市建设、道路建设等各方面的因素。

  我们可以看到,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汽车产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质的飞跃。然而,在享受汽车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由汽车引发的一些问题也日益严重。汽车保有量增长引发的道路拥堵、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由于汽车厂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汽车产品质量出现危机,汽车厂家信誉遭受考验;汽车消费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频繁,等等。

  当然,在问题频发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积极的一面。各相关部门正在集思广益,积极出台适应目前汽车行业发展的各种政策、法律法规;应对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等问题,也在进行适应性调整;厂家也在积极推广品牌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有些问题已经得到改善。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是,还有很多新的问题在不断涌现,还有很多的解决方案需要去探索,还有更多新领域需要我们去开拓。而更多的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汽车企业去共同探讨。而这些问题都属于汽车消费环境这一命题的范畴。

  因此,为政府和企业搭建一条互动沟通的桥梁,使企业能够清楚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的具体细节,也使政府决策部门能够更多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这正是我们举办此次“中国汽车消费环境高层研讨会”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探讨和研究我国汽车发展对城市交通道路的影响,并提出可供参考的战略性发展策略;缓解我国汽车能源短缺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营造中国汽车市场的健康消费环境的舆论导向,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加紧制定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 常晓村

  我主要就汽车贸易政策和汽车市场发展特点谈几点看法:

  我国的汽车发展很快,但是我国汽车的法律相当滞后。我国汽车的法律法规不太健全,缺乏完整配套的科学体系,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近几年,商务部加大对汽车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发布。去年商务部发布实施汽车贸易政策,并同时相继实施了品牌汽车管理办法、二手汽车流通管理办法。汽车贸易政策的建立和发布涵盖了汽车从消费到二手交易,到报废回收整个全过程。它系统地提出了汽车贸易政策的发展方向、目标、经营规范和管理体制等框架。

  根据我国达成的世贸组织协议,它履行了入世的承诺,允许有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进入国内汽车市场贸易领域,并享受国民待遇。汽车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商务部加强重点商品领域管理的重要举措,它对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汽车市场,维护汽车消费者的权益,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扩大内需,增加就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了保证汽车贸易政策的顺利实施,商务部还制定了

二手车交易规范,明确细化了项目的申报、备案内容和流程,开通了汽车贸易信息管理系统,做到了政务公开、透明,提高了工作和办事效率。汽车贸易政策实施,对于境内外汽车企业认真开展品牌汽车销售和申报以及备案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些汽车品牌经销商经营的主题已经开始从汽车品牌经营到二手车经营以及到报废汽车的经营。总体来看,汽车贸易政策以及两个办法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而有效的进展。

  为了配套汽车贸易政策的实施,商务部下一步还将积极地研究和制定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修订汽车报废和回收管理办法,制定汽车配件流通管理办法等等。我们希望通过汽车贸易政策的实施,进一步规范我国汽车市场秩序,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汽车市场体系,提高汽车贸易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完善汽车的功能,培育汽车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推动我国汽车贸易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汽车产销快速增长,乘用车仍是拉动汽车市场的主要动力,新车上市频率继续加快,自主品牌汽车占有率稳步提高,汽车价格总体走低,消费结构不断调整,私人消费已成主流等特点。今年,我国汽车产销有望突破700万量大关,二手车交易发展也相当迅速,预计将比去年同比增长29%以上。我国正在成为汽车消费大国,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汽车市场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引人关注的问题,比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等。因此在实现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发展同时,必须关注如实现汽车企业协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消费和服务水平,关注农村汽车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重视汽车报废市场管理等问题。

  进口市场平稳过渡出口面临10个难题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 张骥

  从汽车进口状况可以更多了解现在,从汽车出口状况可以更多预测未来我们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从进口和出口两方面谈谈汽车贸易方面的问题。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汽车进口配额管理,对汽车产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去年开始由配额管理转变为进口许可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在我国实行了20多年的配额制彻底结束,我国汽车进口纳入了自由进口的范畴。在这种情况下,商务部实行了一系列新的办法,实现了汽车进口的平稳过渡,具体表现在整个进口车在市场方面供求价格都表现得比较平稳。经销商方面也反应比较平和,媒体也非常理性。按照1月到9月份情况看,进口的平均增长速度为44%。按照金额来说154亿,整车进口16.5万辆,增长45%。零部件99.7亿,增长39.2%。我们认为这种速度应当说比较适度,也反映了市场的需求。

  我们预计下一步整个汽车进口市场还将保持平稳。目前整车进口实际上带有对国内市场的补充性质,大排量高档车主要靠进口。我们预计,汽车进口增幅还会适当回落,会出现一个平稳期,汽车进口状况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我国的汽车出口目前已经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比想像的增长速度快。同时目前遇到的困难也比想像多。我认为下一步发展还会更好,因为这类商品是我国出口潜力最大的商品,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应当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包括汽车零部件出口都处于快速增长。

  2003年,我国整车出口的增长速度是96%,达到4.3万辆;2004年出口7.8万辆,增幅80%;2005年出口17.3万辆,增幅达到120%;今年1月至9月的出口增幅达到109%。在基数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出口增幅依然能维持翻一番的状态,这在整个出口商品里面都是很少见的。这也充分说明国际市场需求是很大的,我们实力也在不断增强。除出口增长速度快外,目前汽车出口还有这样几个特点,包括经营主体迅猛增加;零部件出口比重占主导;整车出口以商用车为主;出口市场向多元化发展;贸易方式是一般贸易为主;整车出口以自主品牌为主;完全在实行自负盈亏前提下出口,总体赢利水平有限。

  下一步,我国的汽车出口也面临10个方面的难题,包括质量、售后服务、应对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盈利能力、自主研发能力、知识产权保护、物流、人才建设、出口秩序维护和自主品牌建设。其中在汽车质量方面,我们的汽车并不是质量意识不够,而是对国际市场的质量要求估计不足,对国外市场特殊环境研究不透彻,所以并没有根据特定的市场做相应的改进,匹配不足,出去以后碰到了像气候、道路、使用习惯、当地法规等诸多困难。

  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企业特别要注意出口的战略研究,稳中求进,有规划、策略,不能认为有订单就有市场,有市场不一定是你的市场。即使有市场,也不能够缺乏足够的研究,当成实验品,所以需要对国际市场上在某个国家的状态应该有跟踪了解,改进自己服务,提高质量,确保这些市场能够接受我们的产品。

  媒体要倡导环保节俭的消费观念

  《经济参考报》副总编辑 何洪锡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汽车消费进入了普通家庭,和汽车消费相关的信息也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了媒体报道的重点领域。可以说,汽车报道领域的成长,离不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繁荣,同样,汽车业为获得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汽车消费市场为营造并保持良好的秩序和环境,也离不开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客观报道的、理性分析和舆论导向。

  我们知道,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都有很强的外部性,不健康的发展会让社会付出比汽车工业增长更大的代价,能源和环境问题就是佐证之一。像这种具有很强外部性的行业,完全依靠厂商和消费者自发的行为,是不能保证汽车生产消费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的。也就是说,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需要外部力量的引导和规范。

  现在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已经较为理性了,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单纯的依靠消费者自身的力量,在消费时依然具有一定盲目性,所以对汽车消费的引导就显得很重要了。目前对国内的汽车消费者来说,两个导向的作用较为明显,一个是政策导向,一个就是新闻界的舆论导向。

  政策导向方面,对于能源和环境问题,国家已经从战略层面上进行了通盘考虑,中央也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在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三大总体思路,发展节能环保与抑制产能过剩和鼓励自主创新并列其中。

  而在媒体舆论导向方面,虽然目前还没有理论化的概念产生,但是引导消费者在消费时尽可能的选择节能环保型汽车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其实这依然是原来我们强调的媒体职责之一,就是告诉消费者究竟什么是成熟的汽车消费观。

  中国刚刚站在汽车社会的门槛上,中国的消费者接触汽车时间还不长,汽车文化也不成熟,这就使得中国的消费者有一些不成熟的消费观念,例如: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是乘车人驾车人的“名片”和“脸面”。这就促使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将气派、豪华、高档作为参考标准。有一句话曾这么说道,说是“崇拜豪华车、艳羡高级车、觊觎中级车,只有没钱才买经济车。”

  据了解,在香港,中产阶级大部分使用排气量为1.4升以下的经济型小轿车,只有大老板才坐3.0或以上的豪华型轿车。而在欧洲,人们的汽车消费观念也从追求品牌,变为注重实用;从追求排场,变为注重节能和环保。据了解,除了政府利用税费优惠等政策鼓励消费者选购节能环保的汽车外,欧洲媒体有关能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报道,也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

  由此可见,媒体对消费者的引导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向消费者传递有利的信息,让消费者和社会获得双赢。其实,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媒体也是有成功先例的,这就是在“限小令”解禁过程中的努力。

  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能耗、性能、安全、操作、停车、价格等方面的优点,树立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良好信誉,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

  如何正确评价汽车消费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张承耀

  社科院有一个重点课题就是汽车消费正确评价,我们认为汽车消费根本特点是私人拥有与占用公共资源的关系,路是短缺的。在现阶段,衣食住行中“行”是主要的。我们的汽车发展太快,公共交通发展太快,矛盾摆在我们面前。我们面临一个抉择,究竟鼓励还是抑制汽车发展?现在恐怕这种对立已经超越了舆论的探讨,比如上海收汽车牌照费恐怕有既得利益的问题。

  我国汽车消费环境这一课题的成果今年年底就要结束了,我们认为汽车消费存在着五大问题:效率问题、能源问题、环保污染严重、安全问题和公平问题。而汽车环境有六大要素,环境、其他交通工具、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和半公共交通等。

  下面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做一简单介绍。轨道交通公共交通问题,我们认为汽车消费问题如果要治本,不在汽车,要想解决小汽车问题,要解决轨道交通;出租汽车问题,是家用轿车替代,如果打车便宜,我们还自己买吗?现在出租车计价越来越贵,是非常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道路问题,主要是干线、直线公路的建设;车的问题主要是公车还是私车、大车还是小车的问题;人的问题,新手上路,一个人和多人大车的问题;流转的问题,主要是涉及消费税;管理问题,各种上路的规定是否科学合理,现在解决事故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了。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与改善道路交通安全

  北京市交管局原副局长国内交通问题专家 段里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中国汽车最快最好发展的历史性突破,毫无疑问,中国汽车产业成为了世界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支柱产业。2005年我国汽车生产达571万辆,仅次于美、日、德居世界第四位。预计今年肯定要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明年汽车产量将突破800万辆。从今年到2010年之间,中国汽车工业预计将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左右。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

  那么从需求来看,据国务院发展中心预测,到2005年全国汽车拥有量为3600万辆,但实际为4328.7万辆,超过预测量的20%;到2010年全国汽车拥有量预测为8300万辆,但如按目前速度增长到2010年全国汽车拥有量将达到1亿辆。即使到2010年,我国人均汽车每100人也只有8辆,就美、日、英和中国从20世纪初到现在人均汽车拥有量的对比来看,即使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人均拥有量也只是美国1925年、英国1950年和日本1965年的水平,就人均汽车拥有量水准来说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有40至80年。因此有人提出要限制汽车发展是完全不现实的,也是不得人心的。

  要净化汽车消费环境从外部来说,有两点值得我们汽车业界高度重视:一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二是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不可小看,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如道路交通事故非常严重能谈得上“和谐社会”吗?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要安全发展,汽车发展倒是很快,但交通事故十分严重能谈得上安全发展吗?

  去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45万起,同比下降13.1%;死亡98738人,同比下降7.8%;伤47万人,同比下降2.3%;万人死亡率为7.6,同比下降2.3。实现了四下降,特别是死亡人数降到了10万以下(2001至2004年连续四年都超过10万人)。应该说这是很大的成绩。这是国家主管部门在有关部门包括汽车生产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全国上下一齐努力下取得的。

  如果把交通急救搞上去,汽车安全质量跟上去,司机行人教育跟上去,加上交通安全设施跟上去,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是完全可以降下来的,这样就会为我国汽车发展这个支柱业创造一个极好的安全环境。

  另外,要净化汽车消费环境就要尽快改善城市交通。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人们的热门话题,人们只要谈到交通拥堵就对此怨声载道,许多人上班开会迟到,异口同声说的原因就是“交通拥堵”;每年各城市政协人大开会提案最多的就是城市交通堵塞;老百姓对政府不满的第一问题就是交通拥堵。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再不能这样持续下去了。实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城市交通的改善,在城市道路建设、公交发展和改善交通管理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近20年来,在这些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但是应该看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世界上罕见的经济持续高速度增长的国家,而且在城市交通上由人力车、自行车一下子进入汽车社会,这是交通社会的急剧变化,不像工业发达国家由马车交通社会中间经过有轨电车时代再“平和”地进入汽车交通社会,它们在路网和人们习惯上都比较适应,而我国城市中首先是路网不适应,过去适应人力车、自行车的里弄、胡同怎能适应汽车交通呢?人们习惯于住四合院、大院甚至现在的居民小区这种“围城”式的生活怎么能一下子就能适应汽车交通社会呢?因此出现交通拥堵这是很自然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还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努力。

  政府采购与市场消费

  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二处处长 韦强

  我今天侧重讲的是政府采购在汽车消费领域中的作用和影响。在中国,政府采购是从2003年1月1号政府采购法实施以后开始的。作为试点最早的是1996年在上海财政局开始实施,作为试点,到现在正好10年。汽车采购在政府采购目前目录里占有很重的比例。

  政府采购是政府公共政策的体现,除了基本功能节约资金规范程序以外,还有社会目标、社会功能的体现。具体到汽车消费里,政府采购的作用影响将更大、更广泛。按照采购法的规定,在汽车采购中有一个基本原则,要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目标。

  目前采购法明确要优先采购国货,现在对国货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对政府采购机构在工作和实际操作中感觉难以选择。第二,政府采购具有政策功能,优先采购国货,支持自主品牌,支持环保节能,这些政策目标都是同一个水平面的,这些政策目标是有矛盾的。谁先谁后,谁来定,这是我们在工作中从事政府采购以及制定政策的相关部门包括企业都感觉有一些疑惑。这些因素对我们贯彻好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目前力度比较弱。但在目前条件下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2005年10月份我们和奇瑞有限公司举办了政府采购的签字仪式,目的是通过表明中央国家机关立场和态度,优先推荐自主品牌、自主企业。其次,在一些招投标文件中,在评分标准、法定许可的情况下,加大了对节能环保对自主品牌进行加分等等。关注政府采购的朋友可以在我们的公告中看到,有不少自主品牌在不少项目中都脱颖而出,获得了中标的机会,这是我们作出的一些努力。

  为了促进和谐采购环境的形成,树立政府采购的良好形象,我们开通各种渠道和途径,多听取大家意见,自觉接受大家监督。我们也在尽量利用现代手段,尽量简化采购流程,积极为供应商免费提供各种采购信息。简化节省采购成本,我们提供远程下载等服务,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培训,使供应商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各种招投标的规定和技巧,提高投标文件的质量。

  积极参与汽车政府采购是所有汽车制造企业必然的选择,这是一种趋势。为了提高中标率,赢得采购订单是每一个企业或者供应商的愿望。我的建议是,赢得政府采购要牢固树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意识。其次,要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服务,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第三,掌握政府采购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第四,掌握采购信息,如果关注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都可以到我们的网站,上面的信息是最及时、最准确的。第五,在政府采购过程中要坚决制止商业贿赂,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益。

  追求一车多用畅想汽车生活

  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于洪江

  我发言的题目是“追求一车多用,畅想汽车生活”。把我们在市场研究和分析中的一些收获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从马自达在中国打造品牌开始,我们一直在思考: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进入中国市场时,我们始终考虑,中国市场的消费走势到底最贴近日本还是最贴近美国还是贴近欧洲?

  我们认为中国市场消费模式不大可能像日本。从国人的消费习惯看,比如我们买完房子装修,中国有钱人买房子装修一定不是简约的,全是走欧美奢华路线。买房和买车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不认为在日本流行的小车在中国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中国人有一种深刻的欲望: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那么,中国汽车消费模式有没有可能趋近美国或者欧洲?对此,我们对于美国和欧洲的消费形态根据自己的需要也做了一些分析。我们认为,美国和欧洲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油价。欧洲燃油价格大约相当于人民币14块钱一升,最便宜也要达到12块钱。美国则相当于人民币5.4至5.9元,和欧洲油价相差非常大。如果再加上人均收入来考虑,对美国人均收入而言它的燃油价格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从文化层面分析,欧洲是城市文化,城市人口高度集中,造成了停车位非常紧张。欧洲人收入也很高,并不是买不起车,但停车是很大的问题,泊位很紧张。美国不是这样,美国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大多是住在郊外,停车位不是问题。实际上,欧洲和美国的汽车文化笼统归纳起来美国属于市郊文化,欧洲属于城市文化。

  第三,从用户需求来看,欧洲人普遍喜欢开快车,高速公路不限速。欧洲客户对车的性能要求很高,比如SUV在欧洲很难满足用户对性能的苛刻需求。美国不然,公路限速严格,用户更注重舒适,油价便宜,停车位不紧张,所以美国是一人或者一家多车的形态。在欧洲消费者更注重一车多用,由于油价高和停车位紧张,他们希望购买一辆车能够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美国和欧洲都属于西方,但如果详细分析其背景,这两地的汽车消费市场有着本质的差别。那么中国将如何发展呢?

  我们从以下角度也进行了一下分析。从油价来说,中国的油价实际上现在比美国贵,还在上涨;从用车环境来说,中国人口密集,道路日趋拥挤,停车位越来越紧张。我并不觉得中国可能发展成美国的市郊文化,中国城乡差距很大,一旦在郊区建别墅,安全、公共卫生等各个方面都不能支持城市中产阶级大量到郊外,而是可能向欧洲靠近。

  这种变化目前已影响到国内汽车市场的消费趋势,它制约了一个家里有多台车的发展可能。中国80%以上的用户属于首次购车,对于多数家庭来说,买完房子再买车财力难以支持,不同场合开不同车我认为不符合中国未来的汽车消费趋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轿车消费的发展更有可能趋向于欧洲,所以未来的走势我们认为是“一车多用”,而不是“一人多车”。基于这点,今年我们将WAGON轿车回馈市场。目前为止,这款轿车最符合一车多用的需求。为了减少污染,节约能源,让城市道路不变成停车场,我们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和媒体朋友能够与我们共同引导,倡导“一车多用”的消费理念。

  为汽车消费创造良好内在环境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党委书记 赵战国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新华网给我提供这次机会让我们听到领导、有关专家和同行的真知灼见。作为一个汽车生产厂家,怎么为汽车消费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在环境?下面我把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大家。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是2003年7月1号正式成立运营的。公司成立以来,我们就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第一责任,一直是环保事业的倡导者和参与者。2005年8月,我们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2006年6月,我们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今年10月,我们又通过了“创建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现场核查。

  东风日产一直坚持人、车、环境相互和谐的理念,努力实现车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从汽车生产的整个价链,全方位制定我们的环境战略。一是推进情节生产、循环生产模式,采取措施节约能源,减少工厂排放和污染,提高产品回收利用率,争创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二是向社会、客户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携手供应商和经销商共同开展环境保护,推进零部件回收,开展绿色专营店活动。

  在产品导入方面,东风日产充分考虑中国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以领先半步的姿态实现我们的环境战略。东风日产在自己高速发展的同时,时刻牢记企业社会责任,为社会环保事业不遗余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化企业、持续为社会提供环保产品作为我们环境战略终极目标,制定切实计划并不断付诸实施。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高层多次向企业发出指示,第一是持续导入高效节能的汽车产品和技术;第二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团体建立合作研究关系,共同制定减少尾气排放等的措施,以防治空气污染;第三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落实循环再生,探求循环再生过程的精细化,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在我们落实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过程中,实现人车环境和谐共存的事业方略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广东省广州市以及区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感谢有关部委和政府部门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也呼吁各级政府部门为创建环境友好企业继续作出努力。正是由于有了政府大力支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在广州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初步形成集汽车研发、整车制造、零配件生产、汽车贸易、汽车人才市场和汽车学院等汽车产业集群规模之后,我们将放眼全球汽车发展。在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东风日产也将不遗余力逐步解决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技术、能源、环保等问题,共创人车环境和谐共生的新天地,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作出我们的新贡献。

  传媒环境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福特中国副总裁 许国祯

  各位政府领导、专家和同业朋友,非常荣幸参加今天新华网和新华传媒举办的汽车消费环境的研讨。作为汽车行业内的工作人员,我就汽车消费环境、主要是汽车消费的媒体状况,说一下我们的一些观察和想法,希望得到各位的指导。

  总的来讲,在福特展厅,我们经常做一些消费者使用习惯的调查。所有福特汽车消费者在买车以后,都有可能接受调研公司的调查。第一个问题是,他买车的主要信息渠道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在这些信息里哪一类信息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80年代末期一直到现在,我们通过上述两个问题的累计和观察,对中国市场也得到了一些经验。

  第一, 在80年代末的中国汽车消费者中,实际上私车购买者非常少。那时的私车买主,他的信息来源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朋友告诉他。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6年,这种情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的调查显示,传媒信息来源占最主要的位置——从朋友得到的信息只占10%多一些,剩下的80%多都来自传媒。其中纸质媒体信息占30%多。这里面也有一个剧烈变动的趋势,上世纪90年代末2000年初,当时报纸的影响力占绝对地位,但最近三到四年,国内非常优秀的杂志快速蹿升,他们在纸质媒体中逐渐占据了1/3的份额。

  另外一个现象是,和各个汽车商的广告投放数量完全不成比例,买车的消费者从电视传媒得到的信息非常少。我们发现,电视传媒扮演的是提醒消费者的角色,告诉人们有什么新车上市,它本身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而另一方面,从2000年到现在,对消费者最有影响力的媒介中蹿升最快速的是网络,已经蹿升到30%,而且还呈上升趋势。

  我们发现,什么信息渠道能对消费者的购买决定产生影响?第一还是报纸;第二是专业的汽车杂志;第三就是网络。这显示消费者希望透过传媒看到比较公正、经过分析又很全面的汽车信息,而不是简单地相信个人(4S店的销售经理或是身边朋友)。

  不过,我负责企业宣传,和传媒经常互动,也观察到国内传媒的一些不良现象,就是现在消费者逐渐产生了对传媒不信任的现象。如果在汽车消费环境里这种不信任的现象长期存在,会对汽车消费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比如国内一些传媒因为有经营压力,因此进行收费报道,甚至在汽车报道中,这块报道业务不是摆在报社或者杂志社的新闻部,而是放在广告部这些业务部门,直接由他们经管。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位新闻界朋友写了一篇文章称赞哪款汽车好,厂家也是花了钱去做这件事,那么传媒和厂家本身都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长久以往,汽车行业和传媒行业都将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整个传媒环境未来在不收费的报道和收费的曝光这两个不同的工作方面上怎么平衡,该走一条什么路值得大家思考。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件事,我担心以后汽车消费市场或者消费环境会越来越扭曲。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新华社副总经理新华社广告中心主任程小玲、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副总经理冉文祥、北京宝得

汽车维修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占明、东风日产乘用车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洪浩以及东风标致、一汽大众、广州本田、华泰现代等数十厂家代表。)

  (本版稿件及图片由记者勾晓峰、杨大鹏整理、提供)


 记者:勾晓峰 杨大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