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错峰上下班:听起来很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 12:52 经济参考报

  笔者相信错峰上下班可以大大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记得以前在电台做节目的时候,凌晨3:30上班,那是绝对的错峰上下班了,路上连个人影都没有,几个月下来,觉得自己跟这世界没了关系。某天上班时间正常了一回,走在前后左右都是人的大街上,竟感动的一塌糊涂。终于明白:人是社会的。

  不过,最近北京交通管理部门在治理交通拥堵问题上,专拿错峰上下班说事儿,笔者到觉得有回避矛盾、不作为之嫌。仿佛是说,对交通拥堵我们什么招儿都使了,没用。干脆你们都别出门吧。

  错峰上下班,听起来很美,说起来也顺嘴,可实行起来就不是那么轻描淡写了。首先,中非论坛期间北京相对好转的交通状况应该是一个特例,是80%的公车停驶、40余万辆私车成摆设、要求学校提前放学等一系列偏离日常轨迹的临时措施换来的。为此许许多多人牺牲了正常的出行习惯。把成绩的光环单单套在“错峰上下班”头上,不妥。既然中非论坛后有报道说,40万辆公车停驶,基本没有影响公务。为什么不建议继续封存多数公车呢?

  其次,已经形成的相对一致的作息时间,是人类生活经验积累出的惯性。人们需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平台上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因此,错峰上下班远不只是在职人员换换出行时间那么简单。你不再朝九晚五了,会给诸多相关行业、领域带来不适应,它们也要跟着你“错峰”,牵一发动全身。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道路交通管理上都有一套不断更新的做法。最近就有报道说,英国拟在交通特别拥堵的路段,对

机动车收取拥堵费。笔者认为,用错峰上下班缓解交通拥堵,无疑是比较缺少想像力和人性化的手段之一。我们的城市管理部门应该在钻研科学管理、借鉴优秀经验、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和逐步培养大众文明交通意识等方面多下工夫,而不是简单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陆伍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