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涵优化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 09:46 中国经济时报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接受本报总编辑包月阳专访

  ■本报记者童辰王小妆

  见习记者根林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对各省市自治区世纪之初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一次系统的回顾与展望是中国经济时报今年的重要工作。日前,本报总编辑包月阳借赴渝开会之机拜访了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请他介绍了重庆“十五”期间的发展和“十一五”的发展思路。

  黄奇帆2001年10月到重庆任职,应该说,他见证了重庆“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在一些带有全局性的难点问题上,重庆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他们的探索得到了中央的肯定。比如最近几年,重庆的房地产市场形势较好。2003年以来,国家六部委联合对全国房地产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在对重庆的四次检查中,每次重庆都受到表扬:(重庆的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价格适中,资源配置合理。

  其他如国有企业改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融资模式、农村教育欠账的解决、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和培训制度等等,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包月阳首先谈了来到重庆的感受:“今年两次来重庆,感觉重庆比几年前变化很大,高楼大厦多了,新修的马路多了。”黄奇帆告诉包月阳:“你看到的是重庆的‘面子’,重要的是,这几年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涵变了。”

  重庆经济基本面的五个指标和五个结构

  黄奇帆说:“进入新世纪的五年,重庆发展总体上比较顺利。这个顺利要用经济指标来表达的话,我认为有五个经济指标的增长比较关键。”这五个经济指标是:一、最近几年,重庆的GDP保持了12%左右的增长;二、财政收入已经连续五年增长30%左右;三、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5%左右,从2000年的700多亿元到今年的2500亿元;四、储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五年平均年增长18%左右;五、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也比较快,现在重庆的城市人均收入在西部是第一位。

  黄奇帆认为这五个经济指标是一种财富型的指标,跟进出口、工业、农业等生产性指标不同。GDP是总的财富收入,财政收入是属于政府的收入,银行储蓄代表了老百姓的积累,城市人均收入反映的是百姓的年度直接收入,投资则是财富积累的再运用。

  另外,黄奇帆认为五个结构性指标的变化代表了发展的趋势:

  第一、产业结构趋向合理。重庆市的农业比重原来是24%-25%,现在已经降到14%,估计再过五年降到10%以内;第二产业比重从原来的34%提升到了46%;第三产业比重原来是42%,现在还是42%左右。

  第二、所有制结构得到改善。非公经济占比从25%提高到55%,增加30个百分点。过去重庆经济是公有经济独轮车,现在是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

  第三、工业品的结构得以调整。高科技产品从10年前的3%提高到现在的22%,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以后,重庆的经济竞争能力也增强了。最近几年重庆市的工业销售值平均增长20%,工业资本利润也提高了。直辖初期重庆工业是亏损局面,2000年扭亏为盈,今年预计实现140—150亿元。工业资本回报率在9%左右,接近10%的国际平均水平。

  第四、金融结构得到改善。2000年重庆的银行贷款余额是1600多亿元,其中有32%的

不良资产,现在贷款余额在4300亿左右,不良资产已经下降到7%。目前中西部18个省的不良资产率在15%左右,重庆市的不良资产率竟是中西部地区的一半。一方面说明重庆的金融资产结构改善了,另一方面也证明重庆工商企业效益好了,拖欠银行的呆坏账少了。重庆市经济已经步入良性循环。

  第五,城市化结构。重庆是大城市带大农村,刚直辖的时候城市化率为28%,现在是45%。当前每年城市人口的增幅是1.8%。据我了解,全国最近五年的平均增幅是0.8%-0.9%,也就是说我们要高出全国平均值一倍。一个地方,农民更多地转化为城市居民,说明这个地方的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城乡经济更加和谐了。所以我认为,这是重庆欣欣向荣非常重要的一个结构性指标。按照这个速度,十几年以后,重庆就变成了2000多万城市人口、1000多万农村人口,跟原来1000万城市人口、2000万农村人口的结构就反过来了。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量就更大了,两个人反哺一个人总比一个人反哺两个人要强得多吧?

  黄奇帆说,五个经济效益型指标提高了,五个结构型指标改善了,这个应该是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真正内涵。你看到的灯光亮了,楼堂馆所多了,城市面貌改善了,这是面子。但是内涵是这十个指标:五个经济指标和五个结构指标。

  重庆这些年的发展,主要是因把握住了三个机遇

  重庆这些年的发展,黄奇帆认为动力主要有三个:一是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二是重庆三峡库区扶持的政策,就是中央对库区移民扶持改造的政策;三是重庆变成了直辖市,直辖体制带来的好处。

  这三个政策,也是重庆发展的三个机遇。由于有这三个机遇,使得整个重庆发展加快。当然西部开发政策对整个西部12省都有效。但是三峡库区政策和重庆直辖政策就是直接对重庆有效,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庆在西部更多地得到了中央的扶持。

  重庆的投资拉动,85%是市场化力量

  另一方面,黄奇帆认为,在过去的五年或十年,重庆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投资拉动。在我们的经济增长中80%是投资拉动,20%是出口、消费等指标拉动。这种情形,我认为也是合理的,因为在西部大开发初期,西部老工业基地改造面临初级阶段,基础设施短缺,各种各样的瓶颈问题要解决,那么就需要加大投资。

  当然今后十年,重庆经济发展的动力,投资拉动为主的特征会逐渐变化。 到“十一五”末期,投资拉动的比重可能只占40%左右,这是我的判断。

  过去五年是以投资拉动为主。投资每年增长25%左右,现在已达2500亿元,大体上有五种资金来源:15%左右是中央政府的资金和重庆地方政府的财力资金投入。因为西部大开发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地方政府也有一块财力跟进配套补充,这样占15%;另外有25%是重庆本地企业的投资;有15%是外地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投资;有43%左右是银行贷款;2%是资本市场融资。总体看来,85%的投资是市场化的力量,15%是政府的力量。在西部开发的第一阶段,政府力量占15%是必要的,如果没有政府在关键领域的投资,完全靠市场是不可能发展的。但“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比例会下降,从15%降到10%以内,90%是市场化力量。其中,本地企业还是占25%,外地企业、外资企业由于我们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比重会从15%提高到20%。另外,银行贷款的比重会下降,资本市场的融资比重会加大。“十五”期间总投资是6500亿元,“十一五”估计会到1500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即使只占10%也要达1500亿元,所以就总量来说政府投资比“十五”期间还会多500亿元,但比例是小下来了,整个市场力量占90%。

  要更进一步了解重庆经济,有三个情况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工业化进程,工业发展的情况;二是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的模式;三是财金方面的进程,就是财政金融资本市场方面的发展情况。

  工业化:用投资增量改善六大工业板块结构

  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总是和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相关的,这两个轮子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但是他们都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从地方角度来讲,离不开财政金融资本的保障作用。

  黄奇帆介绍说,重庆的工业化大体上是按照“1+4+1”的行业结构来推动的。

  先说第一个“1”,是基础工业板块,能源产业。能源是基础,能源上不去,工业就是无米之炊,就没有“血液”、没有动力了。第二个板块,我们叫四大支柱工业。还有一个“1”,就是都市型工业、农业产业化工业,也就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我们通常把重庆的工业分成这么六块。

  能源这一块,对重庆来说,主要是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电力生产。我认为今后五年,重庆在能源方面会有1200亿元的投资。这1200亿里,大体上有100亿左右的煤炭和100亿左右的天然气开采方面的投资;1000亿左右的电力投资,其中电力装机是600多亿的投资,对应的是1000万千瓦的建设项目。其中“十一五”期间竣工的会有700万千瓦,另外还有300多亿的电网投资。

  再说四大支柱产业:第一是汽车、摩托车板块。今年,重庆企业生产的汽车总量可能会达到80万辆,其中60多万辆在本地生产,20万辆在外地生产;摩托车是600多万辆,其中100多万辆是在外地生产,500多万辆在本地生产。今后五年会继续投入500亿元,把该产业发展到150万辆汽车和800万辆摩托车的规模。

  第二是装备工业板块,包括输变电设备、机床设备制造、环保设备,也包括仪器仪表和通用机械等等。现在是800亿元销售值,今后五年在这个领域会进一步投资500亿元,这样装备工业销售可能会从现在的800亿变成1600亿。

  第三是重化工、资源加工板块,包括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有色冶金和钢铁。现在销售值加起来是500亿元,今后五年我们会投入1000亿元。这一块投资相当于前面两块的总和,从中也可看得出我们在调整工业结构。汽车、摩托车现在是半壁江山,投资不再盲目扩大;原来规模比较小的资源加工业,投资加大了。因为重庆是一个有资源的城市,地下有天然气、煤炭,有各种各样的稀有金属、有色金属,资源加工业是重庆应该发展的优势产业。所以在“十一五”期间,这一块我们预计有1000亿元的投资,估计到2010年会迅速崛起,销售值可能增加两倍到三倍。

  第四是电子工业板块。这一块也是我们西部城市的弱项,2000年,我国电子产业销售值2万亿元,重庆那时只有20多亿元,是千分之一,从全国来看,可以忽略不计。最近五年,我们增加了10多倍。去年达到260亿元,当然全国去年已经接近4万亿了,我们在全国的比重还是很低,但毕竟有所提高,从千分之一变成大概千分之五左右吧。

  今后五年,这一块预计会投入1000亿元,估计到2010年,中国电子产业销售值会在7万亿元左右,重庆到时有望达到1500亿元,在全国就有百分之几的比例。从千分之一、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我们不能在重化工“一棵树上吊死”,不能在老装备工业“一棵树上吊死”,还是要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主打产品,产品技术结构要提高。

  还有一个“1”,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在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重庆毕竟在西部,有大量的老百姓要就业,农村劳动力要转移,城市老百姓要就业。另外,都市型工业是任何发达国家依然十分重视、不可或缺的工业。所谓都市型工业就是楼堂馆所里无污染、前店后厂、投资小、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即便在纽约、东京、香港这样的大都市都大量存在。包括印刷类的产品,食品工业类的产品,服装类的产品,珠宝、钻石、首饰加工类产品,还包括各种其他的前店后厂的产品,包括对农产品进行一系列深加工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一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没有污染,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广泛增加就业,市场有巨大需求,是永远应该发展的。这一块准备投1500亿元以上。

  以上六个方面,估计今后五年会投资近6000亿元。

  城市化:重庆要走大都市连绵带的路子

  重庆的城市化进程,与四件事有关:一是重庆城市化进程的模式;二是城市化要解决重庆的交通问题;三是城市化进程跟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各种城市基础设施有关;四是城市的第三产业,房地产、服务、金融、贸易、商业,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等。这四个问题解决好了,城市化进程就会比较健康。

  从模式来说,黄奇帆认为,重庆要走大都市连绵带的路子。尽管叫直辖市,重庆实际上是个省区构架,8万多平方公里,3000多万人,不可能搞一个像上海、北京那样集中度极高的大都市,必须以主城、中心城市、区县城市和中心镇所形成的城市群来带动区域发展。主城我们预计20年以后可能是八九百平方公里的面积、八九百万城市人口的一个地区。然后可能有那么五六个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主城的卫星城,基本上是50-100万人口的地区。再跟着有那么二十几个中小城市,也就是郊区一些区县的县城;再往下可能有上百个中心镇,一个镇几万人。这样四个层面叠加起来,20年以后形成2200万左右的城市人口。总体上形成四个层面的大都市连绵带。

  那么大城市带大农村怎么带呢?是通过一个国家级的大城市带动一批卫星城、中小城市、中心镇进而带动农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带动链。也是城乡和谐的一个和谐链,假如说一个巨大的城市旁边就是一大片农村,那是无法做到城乡和谐的。

  未来五年,重庆将成为长江上游立体交通枢纽

  既然要建成大都市连绵带,就要把交通搞好。因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中间没有交通联络就辐射不到。另外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中心,跟全国各地,跟长江上游、中游也应该有发达的交通联系。所以对内而言要解决好城市群内的交通;对外而言,要成为区域中心的交通枢纽。

  黄奇帆说,我们过去五年在交通方面的发展是巨大的。比如高速公路2000年以前只有100多公里,到“十五”期末,高速公路增加6倍;2000年前只有500公里铁路,到去年有了1000公里,增加一倍。

  现在正在施工的高速公路有1200公里,五六年后全部竣工,重庆就有2000公里高速公路,“二环八射”架构就形成了。主城两条环线,然后有八条高速公路通向全国,这不仅仅是重庆境内的高速公路,而是通向全国的八条干线,到广州、贵州、云南、四川,然后到西北、新疆的,往西安,往北京方向,往湖北方向,正好一个“米”字型。所以,五年以后重庆会成为国家高速公路网的枢纽节点。

  其次是铁路,我们今后五六年还会增加1000公里,总里程达2000公里。也是八条,通向四面八方,重庆也就成为中国内陆的铁路枢纽。

  还有水路。三峡蓄水到了156米、175米后,水库航道改善,原来重庆只能吞吐1000吨以下的轮船,现在能吞吐3000-5000吨的轮船和万吨拖轮。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将凸显出来。

  第四是空运。重庆的空运也呈加速度发展之势,我们估计,到2010年重庆空中运输的年旅客吞吐量会到1800万人左右。2015年,就有可能到3000万左右的旅客吞吐量,逐步形成西部的航空枢纽之一。

  这是大交通,小交通是重庆城市和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的连通,包括县城到乡村的公路连通。最近五年内,重庆的内陆枢纽地位会形成——我们叫长江上游、中西部地区交通枢纽。区域内四通八达的县乡公路也能成网。

  重庆的污水和垃圾处理已经相当于东部省份水平

  黄奇帆说,城市化的第三个问题是污水、垃圾处理和自来水供应等各类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这是一个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我们在中西部地区应该是领先的,这主要得益于三峡库区的建设,因为库区不能被污染,国家在过去五年有200亿元左右的公共设施项目,主要是自来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项目的投资。今后五年还会有300亿元的投入,这样大的投入,使得重庆的垃圾处理率,能从目前的70%,提高到2010年的90%以上。

  污水处理率会从现在的接近60%提高到2010年的90%左右。东部省份的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个水平,重庆在西部和中部是领先的,这说明为了库区,国家有比较大的投入,重庆得益于库区的发展。

  第四块,社会性服务和保障领域,一是事业性的,就是教育、卫生、文化;二是产业性的,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包括金融、贸易、商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中介服务业等等。这也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领域。

  如果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加快了,整个区域的总体发展也会加快。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以金融来转动,不能靠财政来支撑

  黄奇帆在谈到重庆财政金融和资本的保障时说,过去五年,我们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今后五年,财政还能保持25%以上的增长,也就是说还在快车道上。重庆2000年是100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去年就达400亿元,也就是五年翻了两番。我预计2010年重庆地方财政收入会达到1200亿元以上。财力的迅速发展,使政府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能极大提高。和谐社会的建设,要靠财政来支撑。除了中央对西部转移支付的力度会加大以外,本级财力的加快发展是很重要的保障。

  社会事业主要靠公共财政来支撑,但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不能靠财政支撑,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地区工商业、市场经济良性循环的保障。所以金融业的发展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今后五年,重庆将继续保持每年18%左右的储蓄和贷款的增幅,五年翻一番以上,到2010年重庆的储蓄余额和贷款余额会在1万亿元以上,不良资产率将进一步下降到2%以下,金融企业的利润也将翻一番以上,金融资本回报率达20%以上。

  金融还不能光靠商业银行系统,保险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不能忽视的。现在重庆的保险公司有19家,

证券法人机构1家,营业部63家,上市公司30多家。到2010年以后可能会有一大批新的企业
股票
上市,有一批大的集团整体上市,与此同时,企业债券、融资券及企业信托、租赁业务和保险业务也会有较大发展。

  最好的投资环境是现有资本有足够好的投资回报和优化配置可能

  第三个方面就是重庆工商产业界的现有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本运作、资本重组。不管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如果没有资源优化配置,资本的投入产出率不提高,仅靠外延式的资本补充和投入,效益不会好,这个地方就无法加快发展。

  所以最重要的投资环境是在你这个区域内已经存在的资本,不管国有还是民营,不管外资还是内资,现有资本能够根据市场空间的需要,不断优化配置,然后能够提高投资产出率,这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也是这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该说重庆最近几年财政的增长是快的,金融资产的发展也很快,而且不良资产在下降,金融结构在改善。资本市场的运作、企业的资产重组也是比较好的。由于有这“三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财政、金融和资本运作上的保障,重庆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