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国际化:家电连锁的突破口(市场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 00:10 人民网-市场报

  中国家电连锁企业的起家,不外乎3种情况:第一,改革开放初期,依靠沿海地区流入的彩电、录像机等赚取“第一桶金”;第二,小本儿经营积累创业资金;第三,从单一产品代理商到家电连锁的转化。虽然进入的方式不同,但在进入后各自的发展路线是基本相同的。

  纵观家电连锁的发展,可以发现,家电连锁的发展形态是附庸式的。在家电连锁还仅仅是一个雏形的时候,家电市场是卖方市场,家电产品供不应求。此时,家电连锁们选择拉拢制造商,主动解决制造商的流通及资金流转难题,而传统百货商场在新形势下不思变,依然唯我独尊。仅仅因为意识到这一点,家电连锁一举击败传统百货商场,传统百货商场最终不得不退出家电流通市场。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家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制造商们却没有意识到,一家正确的决策,不代表多家正确的决策。制造商们看到家电市场的潜力,纷纷上马,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家电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慢慢地,不知何时,家电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此时,家电连锁再一次转型,果断地抱住了消费者这棵“大树”,纷纷改变策略,建立更多的、面向消费者的终端店面,以此抵制制造商终端店面的扩张,成为制造商和消费者的“掮客”。直至今日,家电连锁依然主要采取这种方式,从中捞取巨额利润。

  家电连锁目前亟需明确的是:现在有哪些“队”可以站?制造商?消费者?资本大佬?

  毫无疑问,目前靠压榨制造商利润的盈利方式受到了挑战,一股制造商自建渠道的风潮开始兴起。渠道的扁平化、家电产品利润的降低、家电连锁单位面积利润的下降使制造商越来越感觉到难以背负这种压力,难道真的要将上游制造商拖垮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依靠资本大佬不是正途,永乐的遭遇就是最有力的佐证。业内人士私下对陈晓感到惋惜,称陈晓的能力并不弱于黄光裕和张近东,如果不在全国扩张,不与大摩签下“对赌协议”,可稳坐上海家电连锁第一把交椅。近日,大摩又将矛头指向了国美,在国美遭遇“调查门”之际,将其评级调为“逊于大市”。

  资本大佬的终极目标是赚取最大利润,而且看中的是短期利益,谁会在乎一个企业明天是否会倒闭?对此,有媒体发出了“永乐是谁的‘代理人’?”的疑问。

  家电连锁是重新发自内心地联合制造商的时候了。

  联合制造商不等于是要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并不矛盾。当年,苏宁首创的淡季打款的方式协调了制造商和渠道商之间的关系,也最大限度地使消费者受益,创造了三赢的局面,由此才能抵抗住八大商场的围攻。

  现在形势变了,家电连锁应该和家电厂商同心协力,扩展海外市场。从政策上,国家是支持家电厂商发展海外市场的。从市场上,基本上所有的家电厂商都在海外市场上起步了。如

平板电视,中国超过70%的产能都出口海外了。再如
冰箱
、空调,科龙不是为许多外资高端品牌做代工吗?目前惟独缺渠道的配合。从趋势上,外资诸如百思卖已经杀入中国,犹如国美进驻南京、苏宁杀奔北京一样,当对手逼至家门口的时候,除了把战火烧到对手家门口外,还有什么可选择的呢?

  但是,一线厂商的国际化基本失败了,还有一些厂商仍在挣扎。如果家电连锁能再一次联手家电制造商,解决国际化的难题,重创当年的三赢局面,那么成功的何止仅仅是家电企业呢?

  回首当年称兄道弟、融洽的厂商关系,再看眼下尖锐的利益矛盾,真的令人唏嘘不已。难道商场真如战场?就没有一份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吗?

  事实上,也的确不是这样。私下里,饭桌前笔者不只一次听到“无论如何我也要支持他,那是我的老朋友”的肺腑之言,有渠道商这么说,也有制造商这么说。

马伟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