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箜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9日 16:05 经济观察报

  引本报记者 杨吟 北京报道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这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李凭箜篌引》的开头两句,说的是深秋,在京都某处,李凭指下箜篌凄凄的乐音叩击着人们的心灵,使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凄然停步,又令湘水女神湘娥和善弹悲哀乐曲的女神素女动容。

  中央民族乐团箜篌演奏家吴琳提到这首诗,说李贺写得“很夸张”,至于唐代的箜篌是什么样的、箜篌曲是什么样的?这对以箜篌为专业十多年的吴琳来说,也是个未知数。因为这件盛唐时从西域传来的乐器,经历了隋唐时期的盛行和宋代之后的逐渐衰落,已在明清时期流于失传,“现在保留得最好的古代箜篌,是在日本南都奈良市的正仓院。”吴琳告诉记者,敦煌壁画中,也有飞天神女弹箜篌的场面,上个世纪30年代,当兰州曲艺团重排《丝路花雨》的时候,仿照敦煌壁画做了个箜篌道具,这才是现代人第一次注意到箜篌的时间。而到目前为止,国内能好好弹箜篌的,也不过区区50人。

  无论是日本正仓院,还是敦煌壁画上的箜篌都和吴琳现在弹的不太一样,“因为和别的民乐一样,箜篌也是经历了乐器改革的,为的是能不断满足听众的耳朵。”初一的时候,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的吴琳,成为了箜篌研制小组的三位成员之一,小组中教箜篌的是竖琴教育家、中国第一代箜篌演奏家乐平秋老师,另外一位姓赵的老师,负责制作箜篌。“从初中到高二的第一次出国演出,我都在做最基本的指法练习,这让我感到特别郁闷。”尽管当时的吴琳并不知道,自己成了中国第一个专业学习箜篌演奏的学生,但后来当她屡次在国际上获得荣誉的时候,她终于感到自己那几年的基本功训练苦得值得:“那是1996年,在奥林匹亚参加世界民族竖琴大会,巴拉圭竖琴、巴基斯坦竖琴、爱尔兰竖琴、埃及竖琴……各路民族竖琴都来了。而中国竖琴就是箜篌,我的那次演出,是那届大会上最精彩的一个,因为箜篌的结构、它的变音系统,还有它蕴藏的深邃的中国

传统文化,就算对交响乐中的大竖琴来说,也是可望不可及的。”

  2001年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加入中央民族乐团的时候,吴琳弹箜篌整整10年了。随团演奏之余,吴琳也带了几位慕名前来学琴的学生,10年,在她看来,只是箜篌演奏生涯的基本单位。“弹箜篌,没十年还是不行。学箜篌是非常苦的一件事,现在能够踏实学专业的孩子太少了。箜篌的制作很复杂,需要技术性很细致的东西,市场上没有大面积出售,因为箜篌的制作要靠弹琴的人、做琴的人一起配合,每一件都是定制的。一个演出用的箜篌,造价要在8万元以上,普通的练习用琴,也要2万左右,这也是普及箜篌的一个障碍。”

  吴琳和丈夫开的“怡清泉”茶楼,在北京马甸桥东南角,是喜欢古琴古乐的朋友们的一个据点,这里经常会有小规模的古乐器演奏会,吴琳有时候在这里弹琴,为的是能让更多真正喜欢古乐的人们知道箜篌,也会在大专院校开办箜篌的讲座,她想通过自己的影响,让更多的专业学校里建立这个专业,“箜篌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事,要等到有几个、十几个、二十个人能够站出来,共同促成它。”

  采访最后,吴琳带我来到茶楼最里面的房间,她心爱的箜篌摆在里面,比想象中的大很多。她在琴凳上坐定,把箜篌斜靠在身上,纤秀的手指拨弄出一排音阶,就已令我从心底涌出一股感动,想起吴琳早些时候告诉我,学琴的孩子第一次看到这箜篌,就把它认作仙女弹的琴。这种描述,一点也不为过。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