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华南商业评论:公众欣喜不难理解 冷静应对才是道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09:43 金羊网-新快报

  解读外资银行“杀入”人民币市场

  作者:陈德沛

  新华社昨日受权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根据该条例的规定,中国将全面履行入世的基本承诺,面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一个基本的导向是鼓励外资银行在本地注册,注册后将获得完全的人民币零售业务资格,还将获得从事银行卡业务以及咨询服务的业务。其中规定,12月11日起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外资分行可吸收每笔大于100万元以上人民币存款。(11月16日《新京报》)

  首先是公众的欣喜,以为多了外资银行这个选择,从此不再受国内银行的“欺负”了;其次是国内银行业的震荡,虽说对于“狼来了”早有准备,但真的要“近身肉搏”,还是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

  对于公众的欣喜我们不难理解。最近,有关国内银行的诟病不绝于耳,如跨行查询收费问题、伪钞问题、小额账户成本收费问题等等,价格博弈的结果往往是作为卖者的银行说了算,而作为买者的公众自然是心理不平衡。现在,外资银行即将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无疑被公众设想成为一个比国内银行更理想的选择,甚至被幻想为国内银行的假想敌。至于外资银行将来是否真的如此优秀,是否值得公众投怀送抱,甚至可能比国内银行更加“刻薄”,大概没有多少人冷静考虑了。

  同样,国内银行业的“情绪波动”也是情有可原的。以来,人民币零售业务是国内银行的“自留地”,一直被国家这个家长宠着爱着,现在“突然”“断奶”而独立于市场,国内银行对于自身竞争力的信心不足也是自然甚至是必然的。

  那么,公众与国内银行如何以平常心应对这个事实呢?

  首先,公众对于外资银行不能太理想化。外资银行不是慈善家,它也是讲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也就是说,一些商人的习惯性行为必然发生在外资银行身上,如爱富嫌贫,如对小额账户收取年费等,甚至于一些收费行为,大的外资银行比国内银行更加习以为常。所以,建议公众还是以平常心对待“狼来了”,否则,到时水土不服的,甚至受伤害的可能还是公众自己。

  当然,国内银行对于“狼来了”决不能掉以轻心。从表面看,外资银行的“入侵”似乎按部就班,其实早已是迫不及待了。陆续发生的银行收购案即为明证;目前,汇丰、花旗、渣打等主要在华外资银行都已经明确表示将完成在中国的“本地注册”。也就是说,外资银行对于人民币业务这块蛋糕早已虎视眈眈,虽然“本地注册”之前只可吸收每笔大于100万元以上人民币存款,但“100万以上”客户,恰恰就是高端客户。不难预料,外资银行必定以此为突破口,争抢市场份额。另外,按照规定,外资银行在华业务不受存贷比例和流动性比率的限制,这样一来,外资在华银行尽管存款规模不大,但可以从母行或境外联行大量借入资金,贷给境内企业。这种暗地里的冲击,对国内银行可能更加致命。

  “狼来了”,我们无需夹道欢迎,更无需战战兢兢,但必须冷静应对!

  (晓健/编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