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政府官员智慧和信念的集中反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点评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各级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和谐社会的治理之道》这本书所收录的36篇案例,是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一些地方官员所做努力的生动记述。这些案例反映了政府官员的智慧和信念,是他们辛勤汗水的结晶。该书的出版,从三个不同侧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贯彻中央六中全会精神。

  首先,对于政府来说,要解决执政理念的问题。这本书中涉及各级政府在这个方面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社会公平等。在市场经济中,除了要保证机会的公平,我们也要考虑结果的公平。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以辽宁解决棚户区问题为例,书中案例讲述了由政府出面解决棚户区老百姓住房、并使他们在新的住宅区安居乐业的故事。在执政理念上,还要把社会发展放到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过去我们强调发展经济,没有更多关注社会发展,现在我们认识到只有社会发展了,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应为广大人民群体的根本利益服务。书中案例中涉及的环保问题、资源问题,都反映出,政府不应该是只考虑自己财政收入的利益主体,不是只考虑少数人团体利益的单位。例如,关于郴州矿业的案例,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陈仲伯在文章中说,2002年第一次写这个案例的时候,长策乡金银矿事件已尘埃落定,但是,这样的事件,现在却变成了普遍趋势。近年来,在郴州一些矿区乱采滥挖导致的

安全事故和洪灾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陈说他在写作中“泪水模糊了双眼”。从这个案例反映出,资源开发中的小团体利益导致社会损失了巨量的资源。

  在执政理念方面,官员还应该考虑怎么去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这里也有几个很有意思的案例。一个是陕西省旅游局的大门被上访群众堵了以后,省里请市里解决,市里拖了四年,没有人去解决,最后旅游局的同志带着干粮去市政府那儿等着,上访的事情才终于解决。“不喊没人理,小闹会小理,大闹才有大官去理”的做法是不行的。解决这样的问题,政府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则,吉林市政府处理

出租车集体罢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二方面是政府执政方式的问题。现在,有很多事情我们的理念是对的,观念是对的,目标是对的,但是方法却是简单粗暴的。书中有两个非常生动的案例,一个是河南省焦作市委副书记杨树平撰写的如何处理秸秆焚烧的案例。这个问题应该坚决解决,但是如果按照原来的方式,一纸行政命令、进行罚款,耗资上千万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后来转变了观念,由“堵”变成“导”,找到消化秸秆的办法,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是哈尔滨收缴供暖费的问题,政府一纸命令,收上70%的采暖费才开闸供暖,结果到了11月份也没有解决问题,只得开闸供暖。近年来,政府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又采取了一些措施,才初步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很典型的案例。

  执政方式上,还应该转变理念,进行适应市场规则的创新尝试。比如湖北教育厅厅长路钢谈到的,鼓励大学毕业生“上山下乡”,湖北省教育厅利用媒体来做宣传,“三年经历、终身财富”的口号非常生动,效果也非常好。创新的执政方式值得借鉴,这些创新都会留下宝贵的财富。

  最后,这本书体现出,要构建

和谐社会,政府本身的改革也至关重要。这本书第一编就是关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涉及政府改革的许多方面。比如说,政府改革需要建立公共预算的体制,该进账的就进账,所有支出都应该列入预算,并且应该让老百姓都能够看懂。这是能够做的、应该做的事情,那就应该下决心把它做好。再如,电子政务的问题,美国的电子政务是在第四代的水平上,而我们的水平还在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如何来办好它,江西电子政务的建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有效地考核绩效是当前改善公共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换的重要内容。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