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世行: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是实现经济再平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 09:03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单羽青北京报道世界银行11月14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指出,在市场供应增长基本与需求一致的情况下,中国的短期宏观经济失衡主要是外部的失衡,即急剧上升的贸易盈余。

  “中国面临的主要经济挑战是实现经济再平衡。”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说,“实现经济再平衡意味着,生产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更多地依靠内需,实现更公平地共享增长和更具环境可持续性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再平衡,还有助于解决贸易盈余大幅上升的问题。”

  在采取紧缩措施降低投资增速之后,中国的GDP增速从第二季度的11.3%减缓至第三季度的10.4%。出口增长继续大幅超过进口增长,经常账户盈余再创新高,因而内需增长的减缓在一定程度上被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上升所抵消。

  郝福满指出:“政府希望实现的降低投资增速,从效率的角度出发是可取的,但如果没有消费的进一步增长,则有可能加剧外部失衡。这些考虑使得在已采取降低投资增速措施的同时采取促进消费的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经济季报》认为,虽然宏观经济风险看起来是可以驾驭的,但继续减少流动性仍是很有必要的,原因是金融风险依旧存在,而且信贷的过度扩张在未来可能会带来问题。银行业充裕的流动性是信贷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非FDI资本流入明显减退,意味着为紧缩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尽管这些流入仍不容忽视。除了购买外汇所导致的流动性增加,金融部门的结构性变化也在推动M2的增长,可能需要央行做出更大努力,同时在短期内政府第四季度支出增加也会导致流动性增加。目前汇率围绕升值趋势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政策可能会带来有利的支出转换效应,构成受欢迎的双向风险,从而阻止投机性的资本流入。

  《中国经济季报》指出,宏观经济前景依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尽管世界经济仍存在一些风险,但软着陆的前景继续看好。中国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来应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温和放缓,全球增长放缓将促使中国整体经济活动降温,并减少经常账户盈余。在国内方面,基本条件仍然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世界银行预计中国2006年经济增速在10.4%左右,2007年增速会略有放缓至9.6%。由于银行系统存在充裕的流动性以及利润增长率上升,投资可能会出现反弹,因此上升风险依旧存在。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季报》主要执笔人高路易说:“高投资增长和增长模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加以解决。解决造成高投资的根本原因,可以通过改善对

能源、资源、土地和环境危害的定价,提高利率,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和制定国有企业分红政策来减少国有企业的利润留成,以及减少对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激励。”

  郝福满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实现经济再平衡方面,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降低对能源密集型产品,如钢铁和铝的

出口退税,近期还实施了能源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税。这些措施降低在这些行业进行投资的吸引力,从而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但是,这些措施不会影响面向国内市场的能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与营业税不同,它们在解决老的扭曲现象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扭曲。“我们赞成这些简便的措施,不过,从长期看,更好的组合应该是提高能源价格和针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征税。”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