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007汽车板块投资:馅饼还是陷阱?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09:22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苏培科 近期,市场传闻国际著名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在香港市场纷纷转战汽车板块,而且他们给中国汽车行业做出了买入评级,A股市场的汽车板块也活跃起来。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将来在中国汽车行业回暖、整体上市、并购重组等诸多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汽车板块个股将“机会”来临,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短期的投机,因为中国的汽车业仍处于襁褓之中,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真正的考验也随之来临。 2007年,汽车类上市公司究竟将何去何从?汽车板块个股是馅饼还是陷阱?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近10家券商机构的研究员。 “高增长”诱惑下的2007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重点行业的盈利统计信息”显示,汽车行业超过电力、石化行业成为细分行业的增长冠军,前三季度实现利润529亿元,同比增长47.5%,最受关注的轿车前三季度累积销量271.61万辆,同比增长40.46%。另外,汽车制造业的库存增速低于收入增速。 中信建投汽车行业研究员宋炳在《汽车股:漂亮的数据,短期的机会》分析报告中称,中国的汽车行业在经历了2002-2003年爆发、2004-2005的低迷后,在2006年重新回到了稳定增长的正常轨道,但2006年的数据增长又是建立在2005年汽车行业一季度过低的基数上,于是造成行业产销量、利润增速偏大,而制造商统计值和终端销售值的差异是造成数据失真的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钢价的波动和汽车产品售价的相对稳定造就了行业利润的高增长。可是实际上,从月度指标来看,月度累积利润指标逐月下滑,月度销量指标(单月)的增幅在二、三季度也与2005年相差无几。因此,低基数下的高增长恐难持久。 “我的基本观点是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将会在波动中下行。”宋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我认为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平稳增长的可能性较大,汽车价格仍以降为主,这也是大趋势。”民生证券研究所研究员钟大举则相对乐观。他对本报记者直言,中国汽车市场容量巨大,如果没有意外因素,2007年仍然保持20%-30%的增幅。在2006年,只有大中型客车的价格略有上涨,他分析这主要是客车人力成本较高,降价空间有限,在2007年这种趋势还仍将延续。 中信证券研究所行业研究员李春波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2007年汽车行业趋势仍可谨慎乐观,轿车需求仍将有20%左右的增长,随着国内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商用车国内需求平稳增长,出口快速增长。” 平安证券汽车行业研究员姚宏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趋势是中长期增长良好,由于基数较大,2007年后增长率将很可能放缓至10%-15%左右。但是预计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销售总规模将达到700万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在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万辆,显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增长的主要动力。 上海证券研发中心首席分析师谢曙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则说,“尽管2006年以来存在燃料油价格上涨、新的汽车消费税收政策、汽车使用成本持续上涨和城市交通堵塞更趋严重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但在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汽车尤其是乘用车价格稳中趋降、城镇二三线市镇居民私人轿车需求增势强劲、大型基建和城际城市物流的货车需求回升以及新农村建设助推汽车消费等有利因素的作用下,中国汽车尤其是乘用车(轿车)市场消费规模扩张再次提速,总体呈现出‘乘用车快跑商用车碎行’的基本格局。我们预计,未来一两年上述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此消彼长,总体上将继续促进中国汽车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这种汽车消费格局将有望贯穿于2007年。” “机会”在哪儿? 行业研究员们在接受采访时也普遍发出警示,“要区别对待,不应盲目追捧,短期的投机机会不一定是真正的机会。” 谢曙光认为,当前汽车行业“有吸引力”的评级并不意味着大多数汽车股具有投资吸引力。目前多数汽车公司股价已较为充分地反映着2006年的业绩成长预期,甚至部分公司也已透支了2007年的业绩成长预期,几家主要的商用车上市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对此,宋炳的观点最直接。他说,“轿车股是交易性机会,商用车股可以战略性持有,但是我最看好零部件公司,由于汽车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将带来进口替代向全球配套转型的机会。” 李春波也认为,“汽车上市公司板块2007年将呈现差异化的表现,成长性良好的乘用车和处于龙头地位的商用车将超越行业表现。” “中国全部的轿车产量还不敌国际汽车巨头一家的产量,目前还看不到中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的模式,谈不上与国外竞争。”钟大举对本报记者说。 宋炳在一份《汽车行业2007年投资策略报告》中称:目前中国汽车上市板块最大的尴尬是缺乏代表性上市公司,汽车类上市公司均为边缘化资产,占集团总资产的比重较小。在部分汽车企业产能扩张的情况下,必然有资金需求,况且A股市场环境已经有所好转,再加上国资委全力推动央企重组等外在因素将推动中国汽车类企业整体上市、并购等外延式的增长,有望改变中国汽车类上市公司资产边缘化的现状。 “对于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的投资,可采取‘高举专业优势主题,捕捉整体上市题材’之基本投资策略,即主要投资那些在某一或某几个细分子行业具有优势或领先地位、市场估值偏低的汽车制造商;可密切关注那些在将实施整体上市、资产并购的汽车制造公司;另外建议关注那些持有优势合资乘用车企业股权的大型蓝筹类汽车公司和具有强烈自主创新动力和完全自主品牌的中型成长性公司。”谢曙光建议说。从估值的角度,他认为“自主溢价与合资平价”将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汽车股市场估值的典型特征,即给予具有强烈自主创新动力和完全自主品牌的中型成长性公司较高的估值水平,而给予那些持有优势合资乘用车企业股权的大型蓝筹类汽车公司国际行业平均的估值水平。 “投资者要坚持甄别和寻找成长性最好的公司,而非当前估值水平最低的公司。由于产品储备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可能因产品的逐渐老化而竞争力下降,有潜在的风险,切勿追高。”姚宏 光提醒说。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