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央行预计今年GDP增速超10%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06:14 新京报

  未来经济增长有望放缓,但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央行预计今年GDP增速超10%

  央行认为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本报记者康亚风摄

  昨天,央行在其公布的《2006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我国经济增长在未来一段时期可能略有放缓,但由于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总体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央行预计,2006年GDP增长将超过10%,CPI在1.5%左右。

  国内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

  虽然前期出台的一系列加强土地和信贷调控以及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宏观调控措施已产生了一定的效应,2006年第三季度投资增速也有所放缓,但央行却认为由于我国储蓄率高、企业拥有大量自有资金、外资继续流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以及“十一五”

  规划项目逐步启动等因素,投资反弹的压力不容忽视。

  同时,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3%以上,而随着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央行指出,居民收支预期也会逐渐改善,消费需求方面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而从进出口看,世界经济增长仍有望保持较高水平,有利于出口保持一定增幅。

  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信贷增幅回落基础还不稳固,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仍较突出,央行对未来物价走势的判断并不乐观。央行在报告中指出:“未来我国价格走势的上行风险仍不容忽视,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

  从上行风险看,一是水、电、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将加快推进,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会陆续上调,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高位运行,对PPI、CPI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二是国家将继续加大对企业环境保护、职工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企业在治理污染、劳动保障、安全生产、职工工资等方面的成本会相应增加;三是各地投资冲动依然很强,投资增速有反弹的可能,未来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压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第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预期“物价上升”的占比升至44.2%,比第二季度提高6.8个百分点,为历史次高水平,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不乐观。

  继续控制货币流动性

  对下一步的货币政策走势,央行表示,将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采取综合措施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同时着眼于中长期,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

  央行认为,目前商业银行持有大量高流动性资产,单纯依赖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资产仅是浅层对冲,而且对冲数量和进度还受到商业银行购买意愿影响。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运用可以增强对冲的主动性和对冲“深度”。同时,在流动性较多的前提下,小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一剂猛药,而只是适量微调。在我国当前的流动性条件下,搭配使用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两种对冲工具管理流动性的方式是可行的。

  业内专家认为,上述表态表明央行可能还会进一步利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解决流动性问题,而对利率工具将会慎之又慎。

  另外,央行还指出应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经济问题,即经济结构性问题。央行表示,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落实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改善社会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关系,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本报记者 苏曼丽

  ■相关新闻

  世行看好中国经济“软着陆”前景

  最新《中国经济季报》预测明年经济增长放缓至9.6%

  世界银行昨日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认为,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逐渐放缓,中国经济活动将逐渐降温,“软着陆”前景看好,但如何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平衡增长,中国仍然面临着挑战。世界银行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10.4%,明年则有望放缓至9.6%.基本条件利于中国经济增长

  世行认为,在采取紧缩措施降低投资增速之后,中国GDP增速从第二季度的11.3%减缓至第三季度的10.4%.出口增长继续大幅超过进口增长,经常账户盈余再创新高,内需增长减缓在一定程度上被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上升所抵消。

  《中国经济季报》指出,宏观经济前景依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尽管世界经济,主要指美国经济仍存在一些风险,但软着陆的前景继续看好。

  世行认为,目前中国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来应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全球增长放缓将促使中国整体经济活动降温,并有利于减少经常账户盈余。

  报告还认为,在中国国内方面,基本条件仍然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银行系统存在充裕的流动性以及利润增长率上升,投资可能会出现反弹,因此上升风险依旧存在。在市场供应增长基本与需求一致的情况下,短期宏观经济失衡主要是外部的失衡,即急剧上升的贸易盈余。据此,世行认为中国政府仍然担心投资过热是可以理解的。

  实现经济平衡是主要挑战

  世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认为,中国面临的主要经济挑战是实现经济平衡。

  此前,中国9月15日宣布在税收方面进行政策调整。

  部分资源类产品的

出口退税从11月起被取消。同时,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等,其出口退税率有所提高。

  世界银行认为,这一措施是促进经济平衡增长的举措之一,未来中国需要更多更全面的配套措施推进这一过程。实现经济再平衡意味着,生产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更多地依靠内需,实现更公平的共享增长和更具环境可持续性的发展。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促进再平衡,还有助于解决贸易盈余大幅上升的问题,而这是中国短期内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挑战。

  本报记者张诚

  ■资料

  前三季度数据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9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62元,同比实际增长11.4%,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12.6%,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总体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7%,同比上升9.5个百分点。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半年低0.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比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与上半年持平。

  ●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559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国有经济单位月平均工资为1638元,同比增长14.7%;集体经济单位月平均工资941元,同比增长16.3%;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月平均工资1552元,同比增长12.1%.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