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社评:徐工收购案带来哪些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03:46 中华工商时报

  日前有媒体报道,国资委已经批准了凯雷收购徐工的新方案,该方案目前正在等待商务部以及证券监管部门的最终审批。在经过了一年零一个月的等待后,凯雷收购徐工有望走进“收官”阶段。

  回顾十年前关于洋啤酒、洋日化产品“入侵”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经过了10年的市场化进程,我们的讨论无论从观念上还是推理过程上,都没有明显的进步———同样是群情激愤,同样“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甚至连用的语言都大同小异。虽然有无数案例在前,我们的头脑还是不怎么清醒。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判断类似事件时总是被事件以外的很多因素干扰,迟迟无法理解“生意就是生意”这样的市场精髓,无法理解引资与否实质上是资金约束以及市场选择、市场竞争的结果。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0多年来,基本上以合资、合作、独资等新设投资为主。但最近两年,随着国内产业水平的提升,跨国公司开始在国内重

化工业、基础材料业、消费品生产等领域大手笔收购。这种变化,正成为这场激烈而芜杂的讨论的背景。

  实际上,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额中,以并购方式进行的投资占80%以上,可以说是国际投资的主流。而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并购占全国利用外资比重至多不超过5%,即使是看似并购正酣的制造业,其并购投资的比重也不足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十分之一。所以说,跨国并购在未来只能愈演愈烈,是我们无论如何也躲不开的一个趋势。

  那么该如何应对呢?早在今年3月,当前任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两会上呼吁“国家经济安全”时,本报就发表了《外资并购争论背后:真正的危险在于管理逻辑混乱》一文。文中旗帜鲜明地表示:“真正的危险不是我们尚显稚嫩的企业被外资收购,而是我们的管理逻辑混乱,并被利益集团扭曲”。

  文中对争论做出了分析:我们的争论之所以芜杂,是因为我们管理得很“糊涂”,没有一套规范的准入和监管机制。另外,我们涉及到管理外资的部门不下十个,而具体由谁说了算恐怕没人说得出来。这就导致了我们对垄断的看法不是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对资源控制的强弱出发的。在我国现阶段从法律和政策上对经济安全还没有完整清晰界定的情况下,即使出现危害到我国经济安全的案例,我们除了继续高喊“狼来了”,又能怎么办?

  继9月份商务部实施外资并购新规后,上周,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在这个第一部关于利用外资的五年规划中,明确表示要“建立更加公平、完善

  的外商投资环境”,要动态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尽快出台《反垄断法》。我们认为,这渐渐切中了问题的本质。

  在徐工收购案最终尘埃落定以前,我们实在不愿意在看到因为事件以外的原因再生波折。历史证明,每一次争论只能使我们的开放之路走得更坚定,既然有了前车之鉴,我们理应少走些弯路。(15B6)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