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华纳抽身而退,中国院线势力重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01:33 东方早报

  ◇核心提示◇

  誓言犹在耳畔———“与中国电影共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影院票房首位”,华纳这家最早进入中国影院市场的美国娱乐业巨头却毅然选择了撤离。

  急速抽身背后,中国影院市场新一轮的震荡已在所难免———当其进入中国之时,华纳曾一度带动万达、金逸、深国投等大批社会资本纷纷踏足电影业。如今,后者何去何从?谁又能最终从“华纳撤离风波”中趁势而起?

  “这是我们近日刚刚做出的决定。”华纳兄弟国际影院(下称“华纳”)方面昨天证实,在中国“逗留”了四年之后,华纳已决意全面撤离中国影院市场。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美国娱乐业巨头,华纳迄今在华已投资或拥有股份认购权的影院总计有6家,包括与上影集团合作的永华电影城和南京上影华纳影城,与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深国投”)在重庆、长沙和南昌运营的3家影院,与广州金逸在广州运营的1家影院。

  用红红火火来形容华纳旗下这6家影院,毫不为过。2005年,这些影院总共创下了约1亿元票房收入。其中,永华电影城更是连续3年拿下中国影院票房之冠。而同期,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2000多家影院一年的票房总收入不过25亿元。

  “基本上,如果一家影院每年票房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这家影院就可以算是运营得比较成功的了。”上海联和院线办公室主任施雷鸣如是说。

  业绩骄人的华纳此时撤出中国,多少令人觉得疑窦丛生。

  华纳“大撤退”背后

  “主要是政策上的变化对我们在华业务造成了重大影响。”这是华纳给出的官方解释。

  简单的官方解释背后,是中国电影市场政策的起起伏伏。

  2003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外资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7个城市内的影院投资比例上限由原先的49%被放宽到75%。此举曾一度刺激外资在华掀起投资热潮。不仅是华纳,韩国希杰(CJ)集团等也纷纷吹响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号角”;香港嘉禾、百老汇等更是骤然加紧在内地影院市场“圈地”。

  这一热潮在2005年年末遭遇“寒潮”。斯时,《关于文化领域引入外资的若干意见》颁布,政策风向陡然发生变化。该意见要求“中方控股51%以上或中方占有主导地位”;此外,外资既不能控制电影业上游产品(内容),在发行、放映环节也不能入股院线。

  “虽然华纳曾做了诸多努力,但最后仍不得不停止在中国影院市场的投资。”华纳声称。

  “实际上,华纳董事会是一定要求在中国投资的影院中控股的。”知情人士透露,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对这些资产若没有控股权,便没法将其收益并入自身财务报表。

  此外,由于影院投资不像消费品零售、商品授权那样具有一定“流通性”,而是作为固定的实物资产,而目前华纳在华影院投资至少在5000万元以上,因此“如果不真正拥有这些资产,华纳的股东不会答应。”该知情人士续称。

  财务考量之外,也有另类解读。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华纳此次决意撤出中国,某种程度上而言也可能是对中国电影政策的“施压”。

  “如果环境许可,我们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重返中国市场。”华纳声称。华纳同时强调,此次“撤退”仅限于影院投资建设部分,华纳在华其他业务(包括中文电影制作、家庭娱乐、消费品等)不会受到影响。

  一座未开发的

钻石

   “现在,华纳退出中国有着他自己的特殊考虑,并不会对其他外资进入中国产生太大影响。”世纪环球电影院线常务副总经理梁家骥表示,不是每家外资都非取得控股权不可。

  作为首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进入中国影院市场的美国影业巨头,华纳入华事件一度被视为国内电影市场逐步对外开放的信号。

  2002年7月,华纳以近1400万元获得上海永乐电影城(现称永华)49%股权,拉开了华纳入华的序幕。

  随后,华纳“马不停蹄”地与上影集团、大连万达集团、广州金逸、深国投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与上述多方宣布合作时,华纳都信誓旦旦地表示,将在未来几年内共同建立数十家影院。

  年初,华纳还向早报记者宣称,华纳将以每年新建6家影院的速度在华发展,明年底前华纳将在华拥有170个放映厅。为了表达对中国的重视之情,华纳甚至还将自己的全球影院设计中心从伦敦搬到了上海。

  伴随着华纳进入中国的,是中国电影市场“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这些年,除了华纳,韩国最大的多厅影院放映商韩国希杰(CJ)集团也已进入中国。上海联和院线在大宁国际广场建造的影院,就是与CJ合资建设的。

  港资影院更是尽显凌厉之势。香港最大院线百老汇早在1999年便开始进入内地发展。2003年~2005年,百老汇更是接连在北京、武汉投资4000多万元建造3家影城。

  不仅是百老汇。香港嘉禾集团也已投资3400万元,按世界顶级影城标准兴建首个嘉禾深圳影城。今年8月,嘉禾再与中影签约,准备投资3000多万元,在深圳华侨城内打造全球首家会员俱乐部式影城。

  “醉翁之意不在酒。”观察人士指出,外商投资内地电影市场,其意并不仅在兴建电影院。但由于目前还无法入股中国电影院线,投资本土电影院只是其展开攻势的第一步。

  吸引众多外资竞相进入的是,中国影院市场无比巨大的成长想象空间。权威数据显示,在美国将近8600人就有一个放映厅,而中国却是12万人才有一个放映厅。

  “它不只是座金矿,简直就是一座未开发的钻石矿。”美国一家报纸这样形容中国的电影市场。

  “即使是现在,外资向我们提交的这类申请一直都没断过。”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有关人士称,中国依旧欢迎外资进入国内电影市场。

  多路资本争相接盘

  华纳决意撤出中国,已是既成事实。眼下市场更为关心的问题是,谁会成为华纳在华6家影院的“新东家”?

  目前,华纳在华6家影院中,已投资入股的为4家,分别是与上影合作的永华电影城、南京上影华纳影城,还有与深国投合作、在重庆与长沙的两家影院。除了在永华持股49%以外,华纳在其他3家影院中均控股51%。

  在剩下的2家影院中(即与深国投在南昌合作的影院,及与广州金逸在广州合作的影院),华纳只负责运营管理,不过同时保留了对2家影院的认股权。

  按每家影院总投资2000万元计算,华纳迄今为止在华投资总额应该在5000万元以上。

  “对于上影集团而言,他们肯定想把永华电影城与南京上影华纳两家影院抓在自己手中。”知情人士表示,“这两家票房十分好,怎么可能‘肥水外流’?”“上影集团希望全部接手永华与南京上影华纳。”上海联和院线办公室主任施雷鸣也坦白了这一想法,“联和院线也要进一步扩张。如果确实物有所值,我们肯定会考虑。”

  据透露,如果上影想完全拥有这两家影院,需要付出的资金为3000多万元。

  除去上影势在必得的永华与南京上影华纳,争夺“焦点”主要聚集在华纳与深国投合作的3家影院上。今年7月,随着华润集团整体控股深国投,是否继续发展影院,对深国投而言已成未知数。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获悉,深国投已铁下心把这3家影院“转手他人”。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对深国投3家影院感兴趣的人不在少数。除去上影集团、中影集团这两大传统势力外,“新秀”大连万达及一家港资也同样“虎视眈眈”。

  “事实上,上影与中影都是华纳主动邀请而来的。”知情人士透露。

  上影、中影与华纳都素有渊源。2002年下半年华纳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时,第一位合作伙伴就是上影集团。

  华纳与中影之间关系也非比寻常。2004年10月,中影、华纳、横店宣布“牵手”,在京组建了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电影制作公司。

  “毕竟华纳今后还想‘卷土重来’,与他们搞好关系,有利于为以后重返中国市场做好铺垫。”知情人士称。

  比较蹊跷的竞购者当属“新秀”万达。万达与华纳此前曾宣布在兴建影院方面达成合作,然而由于此后在影院控股权上未达成一致,2005年底,万达与华纳结束了合作关系,目前双方之间可谓“剑拔弩张”。

  但万达与深国投之间则颇有交情。深国投持有沃尔玛中国30%的股份,而沃尔玛在华另一大地产合作伙伴正是万达。

  改写中国院线格局?

   华纳这场“遗产争夺风波”,很可能成为改写中国院线势力的契机所在。

  “这几年来,随着外资及社会资本的不断加入,国内电影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许多院线进行了重组,他们之间的竞争更是日益白热化。”观察人士认为,在此情况下,谁能再投资或者拿到一些颇具票房实力的影院,谁就有望尽快赶超其他竞争对手,成为最后的赢家。

  一切早有征兆。

  2003年底,原浙江省星光院线12家影院加盟上海联和,从而在长三角燃起熊熊战火;2004年年初,四川峨眉院线中的四家影院集体“跳槽”,转而加入中影星美院线;2005年,江苏省扬子院线与东方院线的正式合并;同年,北京新影联收购了辽宁北方院线。

  上海联和、中影星美与北京新影联,正是国内众院线中始终排名前三的三大院线。这3家院线创造的票房收入,几乎占据全国票房总收入的1/4以上。

  如今格局正在慢慢改变。

  “目前,中国院线总数共为35家,与前几年变化不是特别大,但其中已经加入了许多新兵。”上海联和院线办公室主任施雷鸣表示。

  其中的“新锐”正包括华纳曾经的在华合作伙伴———大连万达。自2004年进入电影业、组建万达电影院线以来,万达迄今为止已开出15家影院;今年12月18日,万达位于北京、上海、宁波、成都、广州等5~6家影院还将陆续开张。

  与此同时,华纳在华另一大伙伴广州金逸也日益浮出水面,眼下广州金逸已入股广东珠江院线。此外,保利、横店等其他社会资本同样在“大展拳脚”。其中,保利已入股重庆万和院线,并在其中控股51%;而横店集团更是先后入股浙江星光、广东珠江、江苏盛世亚细亚等多条院线。

  在今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全国院线票房统计数据中,前三的位置依然被上海联和、中影星美与北京新影联占据。但“新锐”万达与金逸已开始“脱颖而出”,在国内35家院线中位列前六。

  有分析人士指出,依据万达、金逸等社会资本目前的发展速度推算,今后他们在全国院线中的排名很有可能继续“上蹿”。

  越来越多资本的加入,也使得中国影院市场的

蛋糕正在不断做大———2003年前,中国影院票房总收入曾多年徘徊在10亿元、停滞不前;然而2004年,中国影院总票房已一举翻番达到20亿元,电影屏幕数为2668张。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有关人士透露,由于新的影院不断建成并开业,今年,全国电影屏幕预计达到3000块,并预计实现票房收入25亿。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更是认为,作为世界上潜力最大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有150亿~200亿元的市场容量,10年后更可达到500亿元。

早报记者 严丹虹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