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国:情注瑶乡 独树一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16:18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姚莉萍实习生唐建洪

  ■陈振国小传

  陈振国,曾用名左毅,1944年生,湖北武汉人。196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1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他曾于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广州、深圳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有大量作品为美术馆及收藏家收藏。1972年作品《春到瑶山》送加拿大国际博览会中国馆展出。1993年主笔连环画《飞鹰崖》入选“全国中国画·连环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收藏14幅。1984年作品《詹天佑》入选“第6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代表作为《詹天佑》、《陶行知与乡村学童》。

  

陈振国:情注瑶乡 独树一帜

  ■《母与子》之三。

  去采访陈振国之前,在网上看过他的照片,一个长得都很艺术家气质的男人。不过,陈振国的艺术之路走得并不顺畅。1967年从广州美院中国画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惠阳潼湖农场锻炼,在这个军垦农场,陈振国手中拿起的不是钟爱的画笔,而是种地的锄头。两年后他又被分到广东阳山县文化馆,在这里陈振国终于有了画画的机会,而多次深入瑶区的经验,为他带来了不竭的灵感,一直到现在。

  起步于描摹瑶乡风情

  1200年前,大文豪韩愈贬任阳山县令时感叹阳山“天下之穷处也”。1969年,陈振国也来到这里。这期间,他多次深入瑶区,古老民族的很多原始习俗、风情成为他的创作源泉。他画了很多关于瑶族题材的人物画。1973年,陈振国创作了连环画《飞鹰崖》(集体起稿,陈振国主笔,署名左毅),就是以粤北的瑶族自治区为背景的一个瑶族女孩的故事。《飞鹰崖》一共有200幅,参加了全国连环画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7幅。

  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他还有一幅画《春到瑶山》参加了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加拿大世博会中国馆展览,这幅画里瑶族女孩提一个水罐,旁边有拖拉机,表现了瑶山的新面貌。可惜的是参展后这幅画不知其踪。

  有评价认为,瑶族情愫形成了陈振国国画艺术的主要架构,其独辟蹊径的内蕴和风貌,在岭南画坛独树一帜,令人刮目相看。可见瑶族对陈振国创作影响之大。

  《詹天佑》奠定地位

  陈振国早期的作品以写实为主,人物多取自历史题材,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有些变化,开始兼工带写,以写意人物画为主,而到2000年后,他的画风开始变得轻松,多画一些舞女图、唐宫仕女图、古代人物绣像等。

  他非常重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并善于从中汲取资源。其“瑶女”系列,在白描绣像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了传统山水画的皴擦技法。陈的“皴”借鉴了黄宾虹的山水皴法,也融合了米开朗基罗、马约尔等西方艺术大师的女性雕塑中厚重、博大的体积语言,更吸收了西方大师摩尔的雕塑手法,三者融合,使画面浑然一体,物象造型被钝化、纯化,用笔凝重,色彩单纯简练,超越形体外而达意象之形境。

  真正奠定陈振国水墨人物画在美术界地位的是1984年创作的《詹天佑》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陶行知与乡村学童》,这两幅作品也被视为陈振国的代表作。《詹天佑》是白描底人物肖像画,采用了传统的绣像画法,而且还有一点连环画的因素,线条流畅。塑造了中国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风尘仆仆的形象,在精练、劲健的线条勾勒中融入写意的韵味与情趣。该画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讲究用线的韵味和疏密组织,层次感强烈。人物刻画入微,构图巧妙、锤炼,整幅画具有了一种崇高、庄严、浑厚的审美特质。

  不热衷将作品参与市场

  现在,国内艺术市场表面上红红火火,但陈振国对市场却不是太热衷,自己很少拿画出去拍卖,很多画作还丢失了。被问及为何画作频频丢失,陈振国笑言,这和他随意的性格有关,年轻时,他总想将来会画得比现在更好,所以就不太在意收藏自己的作品,甚至在大学毕业时,把学生时代的一箱画扔掉了,当然这与当时被分配到农场劳动,以为“从此与画告别”的绝望心情有关。不过好在他作画都有个习惯,就是都会先起稿,所以失踪的画自己手上都还有当时的底稿在。

  据了解,陈振国的画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进入市场,最初是珠海一旅游景点向其要了两幅古代仕女图。在市场上拍卖的画很多都是别人手上的,包括今年嘉德春拍拍出的几幅和即将参加嘉德秋拍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泰王室画系列,都是拍卖行找他鉴定时,他才知道自己创作的画在拍卖。

  ■点评:

  陈振国笔下的“瑶女”和“唐装仕女”以及“母亲”造型都非常丰腴、壮硕,陈振国认为丰腴壮硕蕴涵着一种“厚重、博大的体积语言”,“更能体现大地母亲的一种精神张力”,同时“蕴涵着比较开阔的情怀”。

  闫义春在《神韵归笔》中评陈振国的“瑶女”、“唐装仕女”:“仅从造型上的丰硕处理,我们就可以看出画家内心的自然情怀和恬静的独白。造型的厚重与线条的简练是以一种精神回归的姿态,体现出画家对思维语境的继承与研究变化的释放。”画家梁照堂读陈振国画作曾赋得一词《减字木兰花·读陈振国画作》:情注瑶乡,塞汉村姑山水铸。哺育川峦,《母子》呢喃怀抱宽。生机造化,四十烟云甘苦话。笔下苍穹,乐在南乡吐壮风。

  (倩茹/编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