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管理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16:10 21世纪经济报道

  穷人的管理学

  随着高端管理市场渐趋饱和,管理产业将围绕小企业创新理论和实践,提升性价比,深入浅出。

  职场管理

  人造天堂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纳斯(MuhammodIunus)。那么是否也需要“穷人的管理学”和“微经营”?和金融业如出一辙,当前的管理资源:经理人、咨询公司、信息系统、管理理论与技能等等,都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小企业,尽管它们在劳动力和GDP中占据更大的份额,也更需要持久地提升管理。

  把现有的“大管理”成倍的缩小是否就能解决问题?经理人的薪资难以缩减,除非是他自己创业。兼职CEO也难以想象,咨询公司从按小时计费改成按分钟更加荒谬。财务软件、ERP厂商倒挺积极,纷纷推出迷你版产品,业界就流传一句笑话:小企业是公厕,谁都可以上。

  但现实不是开玩笑。已有的系统软件及其它管理资源总要求一定的“最低消费”,就把小企业拒之门外。为了让它们负担得起,这些迷你版往往降低质量,简化结构。但小企业往往只是规模小,管理的复杂程度并不比大公司逊色。很多情况下,更量变引起质变,小企业管理完全是不同的路数,性相近而习相远。

  例如,大公司的每个岗位都高度专业化,小老板和他为数不多的员工却都是多面手,但针对特定问题或情境还是有明确的分工协作,分工的程度虽浅,最难把握的是随机应变。一些从大公司开始职业生涯的创业者,表现反而不如小企业出来的人,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杰克·韦尔奇(JackWelch)反复宣讲“不断裁掉10%的最差员工”。据说后来就有人向他请教,自己雇了20个伙计,是否也该每年开除两个。文章没有写第一CEO如何回答,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赏罚分明,GE这样的大公司,同时还会给予10%最优员工丰厚的奖励。但20人的小店只能提供一个稳定的饭碗。

  差异还体现在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相比大公司重视防范风险,小企业更强调把握机会。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机遇又偏爱有准备的人。但目前为止,风险管理已经形成规模可观的产业,911之后更逆市上扬,而机会管理好像只有风险投资涉足,经理人和商学院还是喜欢从容不迫地讨论宏大的战略。

  幸存下来的小企业,极少数能成长为财富

500强,大部分将固守一个稳定的细分市场,但都有管理合理化、标准化的需求,尽管可能还请不起经理人。戴尔(MichaelDell)回忆他辍学创业之初,仍然保持着大学生的作息习惯,每天早上员工们围在公司门口闲逛,等老板起床开门,不久他就将钥匙“授权”出去。

  精英意识也构成严重阻碍。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从业者总有基础研究和高雅艺术的倾向,全然不顾在小企业工作和生活的人,几乎没有受过商科教育。IT精英们至今看不上微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但是家家户户用上电脑,比尔·盖茨(BillGates)赚的钱能从地球铺到月球。

  这种局面不是一天形成。管理学诞生于大工业/大公司时代,管理大同小异。有这样的说法,美国快餐业的老二根本不需要战略,老大在哪里开店,跟着在隔壁开一家就是了。战略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撇脂”:先开发价值最高的客户。“管理产业”给大公司开这样的药方,自己也身体力行。

  小企业不能做大,就会被大公司吞并,或者充当供应商和经销商,其实也没什么分别。服务于大公司的管理资源只需设计出完美的价值链管理体系,从外部限定小企业,就不再关心其内部的经营。沃尔玛对供应商的管理已经达到实时补充一个灯泡的精度,很多企业的内控也望尘莫及。

  继往开来,我们对“穷人的管理学”抱有信心。随着高端管理市场渐趋饱和,管理产业将围绕小企业创新理论和实践,提升

性价比,深入浅出。随着各产业从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变,大公司将从傲慢的“链主”转变成谦逊的平台,支持小企业推动渐进的创新,拉拢最终的客户。

  具体到中国企业,仍然热衷于财富500强的排位游戏,对内不惜以行政命令来打造行业航母,对外则开展连串激进的并购。迄今为止乏善可陈,管理学虽然无国界,但西方大公司先入为主,遵循同样的游戏规则也许永远亦步亦趋。此外,500强全部的工作岗位,也只能吸纳中国劳动力的零头。

  20世纪初的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CalvinCoolidge)评价:“美国的事业是企业”,也许有一天,我们的领导人能够自豪地宣布:“中国的事业是小企业。”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