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纵论当前中国经济热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9:45 经济参考报

  “国际高级金融与经济论坛”会议发言摘要

  2006年10月29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共同主办的“国际高级金融与经济论坛”在南京召开,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教授、199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教授、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高级顾问杜晖贤先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先生及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知名教授等参加了会议并对中国当今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云南大学副校长曹和平

  中国未来定位:先进产业群主导传统产业

  在经济全球化分工的今天,争夺商品定价权的战略选择在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定位是以传统制造业群为主——走向蓝领经济,还是以数据库为基础形成的先进产业群主导传统产业——走向数字和信息处理经济。选择后者的战略可能使中国走向人均收入与产业发展并进的信息经济时代。完成由制造经济向指数和信息经济过度的关键有两点:(1)应该在大工业时代制造经济产业链条的终端,派生出以物流与调度(

供应链系统管理和整合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业态环节形成的产业群;(2)与此同时,形成现代“银行—证券—期货—保险—指数类金融衍品”产业群。两大类产业和传统的制造产业群加起来,才能使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具备竞争性的定价能力——价值实现能力,使中国人均GDP在一个较短和合理的时限内由人均1670美元上升到人均40000美元。

  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顾问杜晖贤

  培养一种文化:尊重股东权利

  结构性暴利对生产力发展有着相当的阻碍,如何不断地调整、增加或者改变强势逻辑,弱化强势逻辑的影响是个重要的课题。商业若要在减少结构性暴力中起到实质性作用,一个必要的前提是商业必须从自身范围内探索方法来减少和消除结构性暴力。商业要在社会里发挥可持续的重大作用,必须培养一种文化和多种结构,这种文化和结构提倡尊重股东权利、更具包容性和透明度以及与“管辖”相对的“权力赋予”及“权力让度”的结构和实践。联合国全球公约提供了一个强大而又全面的途径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减少结构性暴力并提高生产力。这个公约为商业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从而使它能够更好地推动我们去实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繁荣和谐的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陈甬军

  通过反思改革推进改革

  国际经济转轨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与借鉴,就是通过反思改革来推进改革。应该时时把握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反思改革的起因是利益关系问题、反思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推进改革,改革有如一场战争,改革目标与改革政策、改革方式是统一的。对市场化范围的正确界定、对政府作用范围的正确界定、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地位的正确认定、对公民权利和财产的保护、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正、注意对外开放中的国家安全问题、体制改革等都要服务于科学发展观。

  江苏银监局局长周忠明

  用金融创新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小企业贷款难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贷配给现象,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中国的小企业贷款难,除了信贷市场固有的信息不对称因素外,还与中国特殊的小企业特征和金融市场结构有关。小企业金融市场的创新,要从创新小企业资本筹集方式、创新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创新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信贷产品的定价机制等着手进行。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谭伟东

  和谐的根基来自于公正的经济

  和谐社会理论与战略构成了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历史时期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支撑,和谐的根基来自于公正的经济与金融和谐。这就对经济改革与金融演进与发展,提出了更高层面上的要求:首先,这种要求表现在发展价值判断或经济与金融的深层伦理价值取向上。因此,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性、目的性、价值效用性问题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其次,这种要求反映在秩序与结构性的制度演进深层问题上。换言之,改革、创新、发展必须造成深层合宜的制度推进与发展;再次这种要求反映在战略路径与发展模式上,以传统工业与产业化、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重化与物质粗放路径或环境——资源强依赖路径,不得不让位于以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的后现代化的、环境友好——智能资源强依赖路径和智趣集约性发展模式。最后,这种要求反映在全面性共享,即多方多头共享和谐社会——人际与世界性的和谐互利。中国经济奇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经济奇迹的人均发展困境也是世所罕见的,中国金融滞后下的经济奇迹更是世界经济与金融史上的难解之谜。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里斯

  剔除生活成本城乡差距可能没那么大

  中国也经历了一场“工业革命”,人们从低收入的行业如农业跳到高收入行业如工厂、商业、建筑业和城市服务等。未来15年中国城市人口会翻一番,到10个亿,而农村人口则只有3亿左右。中国的城市生活费用相对较高,所以剔除生活成本后,中国城乡差距可能没有统计数据中那么高,中国的城乡贫富差距也没有想像中那么大。不过对于中国来说,城市里的公共服务、卫生系统比农村要健全得多。所以要缩小差距,还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全民教育的免费化。另一是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再一个就是向富人多征税以及向农村提供补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

  

人民币汇率应固定在1:8的水平

  人民币汇率应固定在1:8的水平,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可能给中国带来以下危害:延缓人民币可兑换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经济增长率的急剧下降;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恶化;失业率水平加剧;农村地区通货紧缩;人民币对外作用被削弱;难以履行中国对WTO的承诺等。对此,中国的应对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通过增加进口或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的方式来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四川大学副校长陈爱民

  提高教育投入以减低能力贫困

  贫困有绝对贫困、相对贫困、能力贫困与人力贫困几种,关于贫困测定,有联合国方式和世界银行的方式,以及中国的方式。根据我国各省的SHIP值和排名情况,以及中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标准的变化、各省市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世界银行扶贫项目下的中国农村贫困标准、按中国标准衡量的农村贫困人口的地区分布、按中国标准衡量的城市贫困人口、中国的减贫情况、贫困标准的比较等资料,可以说贫困问题是一个涉及历史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中国的贫困标准需要向世界看齐、人力贫困和能力贫困也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府需要提高教育以及人力培训的投入以减低能力贫困与知识贫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善利

  实施公平准入政策才能解决金融问题

  中国金融市场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垄断性、非开放性(资本账户不开放,股票市场是不开放的)、不平衡性(城市与农村不平衡)、间接融资为主。因此,必须改革金融体制,而不仅仅是金融工具创新;中国只有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实施真正的公平准入政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各个领域,才能真正地解决中国的金融问题。

  北京大学财政经济系主任林双林

  公共财政的滞后是改革的主要指向之一

  中国公共产品严重短缺,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公共财政演化的路径与历程看,可以认为,相对于中国经济的规模与水平,公共产品与公共经济相对短缺,这种公共财政的相对滞后构成了今日和谐社会、经济改革战略的主要指向之一,公共产品的社会福利效应在公共产品瓶颈制约条件下,对社会福利水平迅速提升和放大是至关重要的。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

  矫正经济失衡:增加消费升值人民币

  中国宏观经济中的内外部都存在失衡的问题,内部失衡主要体现在消费不足而投资和储蓄过度,且储蓄大于投资;外部失衡主要表现在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增长,且内部和对外都是过度储蓄,特别是企业的储蓄过度;而失衡的后果表现在生产过剩的长期累积性和金融危机因素的累积性,因此可能导致长期高速增长的不可持续性。要矫正中国经济的失衡,就要提高消费率降低储蓄率,这是矫正内部失衡的关键手段。而

人民币升值是矫正外部失衡的核心方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同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