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诚信·和谐:引领民营企业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9:45 经济参考报

  第4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侧记

  11月4日,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盛会——第4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在浙江杭州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浙江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等共同主办的本次峰会,在连续成功召开分论坛的基础上,以创新、诚信与和谐为主论坛关键词,集中探讨民营企业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将如何生存如何作为的重大课题,第一次从经济、文化和社会三个视角全面关注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生存法则和发展空间。中央及地方政府领导、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知名民营企业家,以及来自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华商领袖、商界精英等共3000余人参加了本次峰会。

  峰会主题揭示民营企业发展目标

  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形成的“低成本竞争”增长模式受到剧烈冲击,中国靠投资、人力等低成本因素构筑起来的国际竞争优势正面临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各种压力。事实进一步证明,要实现我国经济产业的整体突围,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对我国民营企业来说,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创新,是争取与世界品牌比肩的唯一出路。

  “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现代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基本经营理念。就现代企业的社会使命而言,“诚信为本”、“诚信创造价值”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政府“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当代“人本型”管理企业里,用以创新、诚信为基础的社会价值观来凝聚人心、激发群体意识,关乎企业的生命,关乎企业家的成败。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把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主要议程,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等等。民营企业在推动社会和谐方面责无旁贷。

  正因为如此,“创新、诚信与和谐”成为了本届峰会的主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在峰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企业发展需要创新、需要诚信、需要和谐。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诚信。目的是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诚信是和谐的基石,和谐社会更离不开诚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目标。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同时,和谐也是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峰会上讲话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浙江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形成了特色比较鲜明、优势比较明显浙江发展模式。全省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2005年全省GDP总量达到13365亿元,人均达到347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巨大发展成就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浙江率先建立了能够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得益于具有先天市场属性的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从1978年至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量的70%以上来自于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到全省的70%以上,民营经济年均增速达70%以上。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浙江省委一直在思考、谋划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此,浙江省委相继作出了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品牌大省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摆脱对粗放型增长的依赖,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凤凰涅槃”;主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实行“腾笼换鸟”,努力实现浙江经济的科学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世界华人协会会长程万琦在峰会上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峰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增强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主题报告,本届峰会组委会主任、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郑宇民作了题为《双重构建,科学发展,开启民营企业成长的新境界》的主题报告。

  民营企业发出诚信和谐发展宣言

  此次峰会举行了五场别开生面的论坛,分别是:世界华商领袖论坛,中国民营企业领袖论坛,自主创新论坛,和谐与诚信浙商论坛,地产精英创新论坛。在中国民营企业领袖论坛上,参会企业家代表全省民营企业家发表“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的倡议,提出以下四点倡议:

  一、 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大力建设节约型企业;自主创新,降低能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提升实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创新促进发展,让发展奠定和谐。

  二、 以人为本,激发活力,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劳动,善待员工,切实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尊重知识,发展文化,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以企业的和谐推动社会的和谐。让劳动成为快乐,让员工共享幸福。

  三、 诚实经营、守诺践约,遵守法律、恪守道德,合法生产、照章纳税,质量至上、优质服务,反对垄断、公平竞争,明荣知耻、维护良序。让诚信成为品格,让诚信誉满世界。

  四、 致富思源、扶贫济困,热心公益、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让财富铸就责任,让财富惠泽社会。

  解读《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

  在我国现阶段,资源、能源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之所以难于转向技术密集、资源和能源低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原因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较低,在关键生产领域缺少核心技术。因此,无论从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还是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均需鼓励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多数企业、特别是多数民营企业不仅不熟悉自主创新,而且企业自主创新行为也远未普遍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状态?出现这种状态到底是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还是由于外部政策支持不够?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和阻碍着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要哪些条件?如此等等。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推进民营企业创新具有关键意义。而要对此做出正确回答,就必须进行广泛而深入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分析和阐明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条件与机制、措施和方法。这也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发出的号召,提出的要求。

  正是在这一个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与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浙江省私(民)营企业协会于围绕“自主创新引领民营经济新飞跃”这个主题,开展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新的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先后批准该项调查与研究为2005年院级重点课题和2006年院级国情调研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课题组负责人刘迎秋对《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做了解读。他说,这部研究报告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实践为对象,紧紧围绕“自主创新引领民营经济新飞跃”这个主题,以大力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打造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品牌为主线,通过调查研究,实证性地分析和阐明了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是如何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是怎样解决自主创新内在激励和成功突破外在环境约束并由此实现自身发展的,是通过什么机制推进自主创新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集中分析和阐明了自主创新与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之间的关系,着重论证和阐明了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状况与特点、影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民营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以及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理论、实践和政策的研究。这项研究成果是2004年和2005年调查研究及其成果的直接继续和发展。刘迎秋说,从这次回收的近千份调查问卷看,有专利的企业虽占35.3%,但有发明专利的企业却仅占14.1%,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