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难以驰骋国际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9:00 中国经济时报

  半数进出口业绩为零

  ■本报记者祝慧

  “截至到2006年6月,我国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中小企业达到26万家,其中近50%左右的中小企业没有进出口实绩,普遍存在资金、信息、渠道、手段等诸多困难和问题。”11月9日,在WTO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2006上,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副局长贾国勇指出我国中小进出口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很不乐观,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现实。

  严峻的现实使得中小企业犹如被束缚着翅膀的小鸟,在国际化道路上跌跌撞撞地蹒跚前行。随着中小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的提出,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也由此成为论坛的核心议题,来自世贸组织、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商务部等部门的官员、学者开始为中国的中小企业答疑解惑、出谋划策。

  本质脆弱

  如今,在融资政策仍向国有大型企业倾斜的同时,中小企业却依然成为国家经济中一股无法替代的力量。据不完全的统计,在中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这些企业吸纳了全社会75%的就业人口,为我国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为政府创造近50%的税收,贡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0%。

  尽管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有生力量,但中小企业在走向国际的路上却显得很脆弱。“为什么说中小企业如此脆弱呢?一般而言,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利润率都是非常低的,而且买家数量也很少,特别是在国际范围内,国际价格不断浮动,市场上不断有新的竞争对手加入进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就更加脆弱了。随着全球竞争一体化和全球化,不管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竞争都会越来越激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都缺乏能力和必要的设施,获得具有

竞争力的信息,从而能够使他们为应对动荡的国际市场变化的情况采取预警和预防性的措施。”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帕特里夏·费郎西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正如大多数处于发展、经济转型中的中小企业一样,中国的中小企业不仅缺乏适当的政策支持和合适的发展环境,而且资金和技术也很薄弱,在全球化的竞争中遇到巨大的生存压力。”贾国勇以进出口型企业为例来说明问题,“由于发展规模有限,很多中小企业没有真正从事进出口业务,即使开展了,也受到诸多制约。”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陈泽星根据其所在部门的研究指出,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单项科技能力很强,但是不知道怎么把这些技术整合成一种最终的消费者能使用的消费品;或者是管理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很强,但是管理能力欠缺;人才方面则不知道怎么开拓市场,更不知道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和怎么开拓国际市场。“此外,政府管理环节太多,收费太高,加重了企业负担,而且政府的扶植政策也不完善。”

  潜力巨大

  尽管中小企业无论是从自身还是从外在来看都存在着很多发展瓶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就可以忽视。帕特里夏·费郎西斯就充分肯定了中小企业的作用。

  “我们预计现在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是800万—2200万之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她告诉记者,即使现在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很多了,但是仍然还有数量扩大的潜力存在。因为在美国,有80%是中小企业,所以,中小企业占大多数在任何一个市场竞争激烈的国家都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有了更多的竞争之后,即使只有10%的中国中小企业具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样的挑战,也有80万中小企业会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这些中小企业将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所以政府要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这些存活下来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研发的环境,保证他们继续的发展。”

  马来西亚吧生省中华总商会署理会长梁家兴指出,在马来西亚90%以上企业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为马来西亚提供了国家成长的动力,国家发展60—70%来自于中小企业。“我们认为,要发展有竞争力和多样化的中小企业,才能使国家有持续的经济成长。”

  “中小企业目前所处的这个位置,恰恰就是它现在的优势。”美国蒙特雷国际问题研究院费希尔国际商学院教授施瑜玮说,中小企业没有历史的包袱、传统的包袱,所以至少这是一张白纸,能够做出快速反应,策略上的快速反应恰恰是当今全球中很重要的资产。中小企业能够根据不同的国家,甚至于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市场条件,而实行一整套的全球化和本土化。

  需多方支持

  虽说中小企业有着巨大作用,但严峻的现实是:我国近50%左右的中小企业没有进出口实绩。究竟该如何来解开绑在中小企业身上的绳索,让中小企业在迈向国际的道路上腾飞呢?

  “一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完成了自己的积累,同时他们已经开始‘走出去’了,他们的目标市场,不仅仅是第三世界和新兴市场,更主要是发达国家市场。中小企业在‘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主要是社会中介服务体制发展和完善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刘斌认为,由于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所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是首要任务。

  “在服务方面,政府应适当给企业以支持,当然,这种支持必须是建立在对中小企业的需求完全了解的基础之上,而且要有选择性地挑选中小企业,而不是盲目地给所有中小企业提供支持。此外,要确定提供支持的性质,使服务的提供过程高效、有效、迅速,而且服务质量是有保障。”帕特里夏·费郎西斯对记者强调。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技咨询协会理事长石定寰指出,中小企业腾飞不仅需要外部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能力建设,包括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积极寻求外部的合作。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