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政策“扶植”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3:45 北京商报

  我国扶植中小企业的政策早在2000年就提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日程。关于扶植政策、信贷优惠也应声而出。不过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举出的一系列数字却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

  北京有94%的中小企业。在1.3万家进出口中小企业中,去年半数没有进出口实绩。这一盆冷水对企业来说,确是家常便饭。许多企业抱怨着:“公司创立两年了刚有第一笔生意。”对于公司发展的最大需求,他们都认为:政策与资本是最重要的。

  然而,政策与资本却在陷入一场尴尬。部门政策的断裂使得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在申请的过程中就夭折了。而新创立的中小企业为办理进出口资格等各项手续总共要花费5万余元。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上极为活跃的一群,为城市创造了78%的就业和57%的税收。因此,它们正在成为政策面的新宠,诸多扶植政策、优惠贷款陆续出台。但不同的部门各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企业在享受政策优惠的一系列申请、审批、办理过程中必须要通过这一道道关卡。而十分普遍的是:这些关卡的不相容性让企业发展根本无法获得政策扶植的效果。

  每年进出口中小企业行列的企业有92%以上都退出了这个领域。而保持企业高数量的则是那些新进入行的企业们。

  企业的更替中有一笔不小的资金流落到他处。

  每年那么多企业退出、那么多企业进入。13000家企业,每家5万元就是6500万元。所谓的扶植政策,到底肥了谁?

  肯花费5万元去办理手续的企业,其资本至少得数十万元。而如果拥有数十万元也就不必经营小额进出口贸易了。如此花销让原本就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一方面“扶植政策”之名带给无数中小企业入行的冲动。然而被吸引而来的企业却为办理资格手续花下血本,最终又因为部门之间政策缺乏相容性和连贯性而得不到扶植。

  中小企业扶植政策在实施中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肥了谁?

 王晓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