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既要造飞船也要产袜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3:30 深圳商报

  首届国际经贸友好论坛在深举行专家畅言国内经济转型

  中国既要造飞船也要产袜子

  【本报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经贸新环境中面临怎样挑战;中国经济在外汇储备较多的情况下,下一步棋该怎么走……这些话题成为昨日在观澜高尔夫球会骏豪酒店举行的“首届国际经贸友好论坛”聚焦的热点。围绕“经济转型:全球新挑战”主题,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刘伟、赵晓等在论坛上进行了精彩的智慧碰撞。

  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外商协会会长石广生,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迪格比·琼斯,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李连和等出席了论坛。

  石广生中国将为世界创造商机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外商协会会长石广生认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从国内市场规模来看,预计到201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超过4万亿美元,进口将超过1万亿美元。预计2010年,汽车销售量将超过800万辆,手机用户突破6亿。

  据高盛公司预测,今后10年我国对

奢侈品需求将保持年均10%以上增幅。从服务贸易看,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未来5年服务进口年均增长21%,照此推算,2010年服务进口将超过2000亿美元。按照过去8年平均增长测算,将吸收300亿美元。此外,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发展战略。与之配套,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投资累计达11000亿元。这将为世界各地企业投资创造更多新商机。

  琼斯共赢是经贸合作终极目标

  英国商业顾问、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迪格比·琼斯认为,共赢是经贸合作的终极目标。比如,中国政府购买空中客车飞机用于民用航空,而空中客车三分之一在英国组装。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乘坐空中客车成为了生活和工作的一种需求,同时也是在为英国经济做贡献。再如,苏格兰金融有10%业务是与中国银行进行的交易。目前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中国业务超过了英国业务。由伦敦金融业推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数量比前几年增长了5倍。

  迪格比·琼斯预测,当前中国生产了世界50%的照相机、超过40%的复印机,以及超过40%的电子设备。因此,中国未来10年将会成为超越美国的生产国,同时也将成为伦敦金融市场上的佼佼者。

  陈东琪

  要着力扩大内需

  就外汇储备超万亿美元的增长态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谈道,“十一五”规划及短期政策都应研究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短期财富快速增长与长期持续均衡相结合的问题。为此,政府需从以下方面加倍努力:一是尽量从战略、长远角度做好规划,做好安排。二是注重对外汇经济的政策安排和法制约束,其中包括能耗、污染及环境等所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外部问题。三是短期宏观调控需重技巧,采取一些渐进的、微调的政策和措施。

  陈东琪认为,下一步宏观调控主要着力点应该是扩大内需,由现在过多强调的外向循环改为内循环。如如何让中低收入者提高收入,如何提高GDP中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等。只有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经济才能实现一个内外平衡以及短期和长期基本均衡的格局。

  樊纲不能“抛弃”劳动密集型产业

  著名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讨论经济转型,首先应关注中国转型。中国经济转型除了体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以外,最重要的转型是过去28年从农村转移出了2亿到2.5亿农民。剩下的农民中大概还需要转移出2亿。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型、一个根本性的转型。

  这个转型必然对中国经济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并不是说提升中国产业结构,中国就可以放弃制造业,只搞高新科技。中国达不到这个程度。樊纲认为,中国经济结构不是一个提升的问题,而是扩充的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解决几亿农民就业问题,中国还要继续做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今后几十年的中国“产业谱”应当继续扩大,既要制造飞船导弹,也要生产皮鞋袜子。对中国来讲这是一个产业扩充过程。现在中国继续做纺织、玩具、皮鞋、袜子,今后可以做钢铁、机械,一个一个产业做下去,使更多的产业就业机会在中国被创造出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