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 00:09 人民网-市场报

  汽车业:5年车价狂降

  回顾入世5年,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历程,就是关税一降再降的5年,也是惠及百姓的5年。

  今年7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关税完成了入世以来的最后一降,从28%降低至25%。至此,我国加入世贸时有关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

  回顾入世5年,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历程,就是关税一降再降的5年,也是惠及百姓的5年:由2001年的80%至100%,到今年7月1日的谷底25%。汽车进口关税的不断下调以及高档汽车的国产化,使中国车市的价格也一降再降。

  回顾入世5年,在车市井喷的2002年,汽车厂家降价至少有29次;2003年,先后60余次的降价涉及了国产车的全部品牌,近2/3的进口车也大幅降价;到了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车市降价就不是频次可以说清的了。”汽车专家陈先生说。

  入世前,所有车型在中国都是“珍品”,那些国外已卖不动的车,在中国价格却高得可怕。入世5年来,中国车价一路纵身下跳。一些典型车型的价格变动,清楚地记载了车市5年的跳水史。

  2002年,夏利全线降价,最高降2.3万元,降幅近20%;一辆奔驰600直降110万元,让人瞠目结舌。2003年,

帕萨特全线降价,降幅2万-3万元;红旗世纪星、明仕两款车型均大降4万元;瑞风商务车最高降6万;奔驰、
宝马
等进口车价格大幅下调了15%-20%。2006年,中高级轿车价格也开始以万元以上的价格开始跳水,价格一直坚挺的
马自达
6将价格下调2万元,北京现代的索纳塔价格下调近2万;高档进口车林肯降价20万元……

  入世之初,许多人为尚处于幼稚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捏了一把汗。但5年之后,在这场看上去似乎一边倒的较量中,国产车不仅没有全军覆没,反倒大举包抄。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也异军突起,成为洋品牌强有力的挑战者。

  入世5年,中国轿车需求年均增长近四成。据有关部门预计,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可望达到680万至700万辆,其中轿车需求量将达到400万辆,比加入世贸组织的2001年的80万辆净增320万辆,年均增长37.5%,增幅居世界各国之首。

  从汽车总量来看,2002年后我国汽车产销迅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国产汽车新车销量达到354万辆,比日本高出100万辆。保守估计,今年中国新车销量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从汽车消费量来看,2002年中国汽车消费量324万辆,列世界第四位。2004年列世界第三位,2005年略低于日本,2006年可望超过日本。

  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入世5年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今年前2个月,自主品牌国产车销量首次超过合资车型。2005年前8个月,包括奇瑞、吉利、天津夏利等在内,国内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去年的10.5%提高到目前的26.35%,提升了约16%的市场份额。进入2006年,自主品牌势头不减。

  银行业:开放进程提速

  从交行、建行的H股上市,到中行先H后A的上市模式,再到工行A+H股同时上市,都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IPO项目,工行A+H成功上市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工行以高达22倍的市盈率,和2.23倍的高市净率成功发行,而且创出了8个“第一”的证券发行新记录。工行上市后总市值突破万亿元,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航母,也成为牵动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坐标”。

  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冬撰文称,工行IPO预示着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也公开阐述了类似观点:“我国银行业改革即将进入分类推进阶段,已经顺利上市的商业银行应努力追求市值最大化,未上市银行则要积极推进、巩固财务重组和其他配套改革,为最终接受资本市场检验做好准备。”

  2001年的时候,每每提到10大银行,想到的几乎都是问题。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专家学者对银行业入世后的前景都非常担心,认为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将无法生存,认为中国的金融业没有竞争力。5年后的今天,银行业的成绩令世人瞩目,尤其在海外,境外资本对中国银行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IPO在海外上市的过程中,海外资本给了很高的定价、追捧,来自中东、海湾的一些投资人也对中国非常看好。从交行、建行的H股上市,到中行先H后A的上市模式,再到工行A+H股同时上市,都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从此将步入新的起点。

  今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为期5年的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按照入世承诺,外资银行届时将享受国民待遇,与中资银行全面竞争。提起外资银行的进入,人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狼来了”,事实上,中外资银行的合作远远多于竞争,双方在互利合作取得的进展也是入世前没有想到的。

  电影业:国产片票房大赢

  从2003年-2005年,国产片不仅连续三年获得单片票房冠军,而且总票房也超过进口片。

  今年是中国电影新百年的开始,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五个年头。曾代表电影界参加入世谈判的原电影局局长刘建中不无感慨地回顾了5年前中美谈判时的前前后后:5年前,陷入低谷的中国电影产业遭遇国际强势产业冲击,并为之恍惚不安。很多人担忧中国入世以后,美国大片大量涌入,用不了一年,中国电影业就垮了。

  而今,中国电影界在应对中创新。5年的实践证明,入世在带来压力与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电影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迷之后,中国电影近两年显现出强力复苏的态势,曾连续3年在不足10亿票房徘徊的电影市场2004年突现转机,当年收获15亿元票房,2005年增长势头不减,国内电影市场总票房比2002年增长一倍以上,全年达20亿元。国产片不仅连续三年获得单片票房冠军,而且总票房也超过进口片,市场主导地位日趋明显。美国进口大片在中国市场独占鳌头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同时,国产片在海外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仅2005年在海外市场的票房就达16.5亿元。

  “入世带来的压力,反而促进了中国电影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对入世5年以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一家金融咨询机构最近公布的市场报告称,中国电影票房今后几年将以26%的速度增长。

  上世纪90年代初,以好莱坞影片为代表的进口大片的引进,的确对中国电影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从《真实的谎言》、《终结者》到《泰坦尼克》、《珍珠港》,进口大片运用高科技手段营造出的惊险奇观的确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中外观众的文化背景与观影习惯差异很大,进口大片中的惊险奇观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令中国观众眼前一亮,却未成为入世后中国电影观众的惟一选择。而电影票房的回升更得益于国产大片的增加,曾经一度占据榜首的进口影片,如今已让位于国产大片,《十面埋伏》、《功夫》、《天下无贼》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佳绩。

  农业:平稳发展最好

  农业是入世以来表现最好的行业之一,中央出台的各种惠农政策和农民增收、农业发展都是人们可以看得见的现实情况。

  “农业是入世以来表现最好的行业之一。”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韩先生如此评价了入世5年后的农业发展。他说:“中央出台的各种惠农政策和农民增收、农业发展都是人们可以看得见的现实情况,而入世前对农业的担心,现在看来已经可以放心了,农业发展的现状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作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时的热点,人们对农业问题充满了担心。担心农业开放的承诺是否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否会给中国农民的收入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是否会造成1000多万农民失业。

  5年后的今天,农业的发展令所有人惊喜。入世之后,中国的农业出口额有所增长,在占农产品贸易总额85%-90%的15类农产品中,有8类农产品呈现净出口增加或净进口减少趋势。水产品和蔬菜水果成为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主力净出口农产品,每年净出口额为几十亿美元;茶和咖啡每年净出口额为1亿至10亿美元。尤其令人惊喜的是,谷物呈现出净出口趋势。十多年前,中国还在大量进口谷物,但在入世几年后呈现出了不同的态势,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出现净进口显著减少甚至净出口,这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

  还有一些产品,在进口增加的同时,国内产量也在同步增长。如棉花、大豆、羊毛、牛奶等产品,过去5年进口增加很快,但国内产出也明显上升,就说明国内产品没有被进口品所替代。同时,农产品原材料的进口增加,也支持了一些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的发展。过去5年,棉纺织业就业人数有明显的增加,约300万左右,而且,增加的就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工。

■本报记者 杨 曼 董 颖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