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欧盟首份对华贸易和投资战略文件(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9:29 中国经济时报

  ■于鹏

  欧盟公司发现,公平市场竞争条件的缺失和法律保障的不足会产生严重问题,中国的政策环境、社会标准、货币估价和自然资源限制可造成贸易扭曲。首先,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给欧洲在华企业提出紧迫挑战。到目前为止,中国是欧盟边界查获假冒、盗版产品的最大来源国。我们对中国设立知识产权制度表示欢迎的同时,也应看到制度缺陷和执法不力的问题仍然突出。欧盟企业面临着不透明和繁琐的法律、司法体系,无法获得足够的法律保障。第二,中国已投放大量补贴支持民族工业,特定公司获得银行贷款等特殊优惠政策。在汽车、钢铁等行业,整个部门受益于旨在支持国内生产并扩大出口的综合工业政策。中国还实行以本地含量和出口实绩为依据的税收优惠制度。第三,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得益于人民币币值调整而获得重要的竞争优势。中国正迈向更灵活的弹性汇率制,促使其更倚重国内消费帮助实现经济平衡。第四,过度储蓄导致进口需求低迷。由于医疗、社会保障不健全,居民储蓄过高,加上约占储蓄总额一半的企业高储蓄,国内需求不足而抑制从欧盟的进口,而国内产品只能出口以消化产能。第五,环境、社会和安全标准过低。中国的环保监管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当,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中国还限制某些环保产品和服务的投资或进口。中国至今仍未将八项国际劳工公约中有关结社自由、集体谈判、强迫劳动以及劳工卫生检查、社会保障和工作安全等等中的四项转为国内立法。中国产品常常无法满足合理的安全标准,欧洲非食品类产品中一半的危险预警是为中国产品而设。第六,扭曲自然资源在全球的配置。中国对国际自然资源的需求值得关注,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燃油进口国,这表明能源争夺将愈演愈烈。中国的出口也依赖于从诸多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有时会对进口原材料进行补贴。同时,中国限制某些国内丰富资源的出口,如煤炭、焦炭、稀土等,这将扭曲国际市场原料供应及价格。

  第三章“欧盟的反应和行动”,表明欧盟将坚持开放立场,争取建立平等的竞争环境,加大支持欧盟公司,并开展对话保障欧盟利益,全面加强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首先,欧洲应该追求公平贸易政策,重申一个经济强大的中国符合欧洲利益,密切监察中国履行入世义务。中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如未加入政府采购协定使许多重要市场封闭,中国应兑现承诺,于2008年开展谈判工作并取得实效。2007年欧委会将对中国市场开放和履行入世义务做全面评估,帮助欧盟企业关注重点领域的进展。欧盟将继续敦促中国超越入世承诺改善对欧盟企业的市场准入,并将于2007年全面调整市场准入策略,与会员国加强合作,改善欧盟对中国的出口。

  第二,欧盟将继续对华施压,促使其建立独立透明的法律和司法体系,加强对欧洲企业的保护。欧盟决心与强迫技术转让、盗版和制假进行斗争,中国不仅应在法律层面履行入世承诺,更应该在实践中有效遏制盗版和造假,而欧盟应设置一系列标准衡量中国的保护程度。欧盟将与中国合作开发加强海关控制的风险评估系统,更有力地打击造假行为。欧盟呼吁改变非自愿技术转移和无偿使用版权的行为,并将在此问题上加强国际合作。在补贴、

银行改革和贸易限制方面,欧盟将促使中国提高补贴透明度,敦促遵守入世协定,停止禁止性补贴发放;中国银行体系应进行商业化改革,废止软贷款;欧盟将力促中国原材料和能源贸易如煤、焦炭、稀土的市场运作。

  第三,委员会将采取行动,协助欧盟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发展,但应主要起补充作用。加强欧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通过现有的知识产权服务台、欧洲信息中心网络等,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和咨询服务,还将与欧盟工业联合会等发展公私伙伴关系。欧委会将寻求合作伙伴在华建立欧洲中心,为欲在华投资或对华出口的公司提供帮助,并于2006年开始准备工作,研究建立该中心的可行性。在语言培训方面,委员会于2006年7月推出欧中职业经理人交流培训计划,在未来5年中为200个欧洲经理人提供学习中文的机会,并力争将该方案延至2010年之后。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欧委会驻华代表处在北京的活动,设法巩固上海和广州的地位,以更加贴近中国政府和商业中心。

  第四,运用WTO贸易争端机制和反倾销、反补贴等各种措施保护欧盟利益。欧盟一贯寻求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贸易摩擦,然而,如果调解不成,欧委会将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这并不是以对抗取代合作,而是应用多边协议营造良好的关系。对贸易保护措施,欧盟将慎重运用但严格执行。当前,反倾销调查中欧盟未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正积极创造条件,使中国早日取得市场经济地位。

  最后,欧中应当密切经济联系,并在全球事务问题上加强接触,缔结全新的欧中双边伙伴关系和合作协定,该协定应关注贸易和投资问题,主要目标是中国放宽外商投资和外资所有权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地理标志国际互认,欧中还将加强环保、安全、健康标准方面的合作。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体系的受益者,在多哈发展议程下将获益更多,尤其在工业品贸易领域。但谈判要取得成功,中国需付出更多。欧盟希望中国承担更多责任,为重启多哈回合谈判做出贡献。世界经济的稳定应确保主要经济区经常账户不平衡的修正,美国2005年财政赤字占GDP的6.4%,而中东石油出口国和亚洲经常账户盈余规模持续扩大,2005年中国经常账户盈余为GDP的7.2%。欧盟继续鼓励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增长模式。

  结论

  中国的崛起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意味着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它将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汽油成本到服装价格。应对中国的竞争并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将是欧盟未来几年的主要政治和经济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全球贸易和经济领头羊,欧中必须不断加强全球事务的合作。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已经提供了广泛而稳定的对外开放市场,特别是对欧洲。但欧洲公司在分享

中国经济增长利益的同时,不得不面临着进入中国市场的严重障碍。长此以往,欧中贸易将不能达到真正的互惠互利。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欧盟很可能会增加抵制进一步对中国开放的政治压力。考虑到中国国内面临的巨大挑战,欧洲对华贸易将寻求合作以促进开放和互利,同时将实施欧洲经济调整的政策。欧洲应该接受激烈的竞争,而中国应保证公平竞争。

  (作者单位: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